以价格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摘要:价格是一种信号,它传递情报、引导资源按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转移,以保证经济结构的动态合理化和经济效益的极大化。
价格是一种信号,它传递情报、引导资源按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转移,以保证经济结构的动态合理化和经济效益的极大化。
在旧的体制下,我们曾试图摆脱价格的束缚,但它却一直像幽灵一样支配着我们,对我们进行无情的报复。
僵化的价格制度导致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提供给我们一种错误的信号和错误的选择标准,引起经济结构的扭曲,使得综合平衡和经济效益这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成了两个同归于尽的冤家对头,并由此造成了宏观与微观的对立、计划与市场的对立、集中与分散的对立、整体与局部的对立、长远与眼前的对立、速度与效益的对立、速度与比例的对立。
这些对立又进—步上升为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行政与经济的对立、国家与农民的对立、工人与农民的对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等等。经济系统正是在这种极端矛盾的状态中强行运转的。这应该是我们理解中国经济问题的主线。
正确认识旧体制的运行规则,明白它的症结所在,我们就可以找到体制改革本身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价格制度的改革。
调整价格并不是价格改革,它只是旧体制解决问题的办法。价格改革是要解决价格制度的弊病。价格体系不合理只是其表现形式,价格制度的不合理才是其根本原因。
价格体制的改革事实上已经在进行,只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发的行为。目前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的管理很混乱,这种混乱表明了旧的价格制度的危机。企图用旧的价格管理办法来解决这种混乱是不会成功的。如果我们能把价格体制的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个机制,自觉地利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头价格的局面,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混乱给我们一个下台的机会,为我们有计划地改革价格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是说,价格改革的前期工程已经开始,先遣部队已经出发,现在该是我们因势利导、乘胜前进的时候了。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以下几个障碍因素应加以注意:
第一,中国经济系统仍处于形成过程之中,许多运行功能不健全,既妨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也给计划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二,企业不适应市场,缺乏一代企业家。很难设想,一个导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在没有一大批企业家的条件下顺利运行。
第三,经济管理部门的不适应。旧体制下,上级管理部门是依靠直接的行政命令来实现对经济的管理的,新体制要求经济管理无论从指导思想上还是具体方法上都来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这无异于让一个作战指挥部去接管—个跨国公司。
第四,人们的价值观念不适应。我们过去总是习惯于用道德标准衡量经济活动,把经济与道德混为一谈。对先富起来的农民的看法就突出地反映了这一点。看来,人们的价值观念的不适应是体制改革的一个严重障碍。
(原载1985年2月《经济研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