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保增长重在改革成广泛共识

2009-01-09 09:39 中改院

摘要: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推进新阶段 改革的关键一年。为了全面、客观反映2008年改革进程,分析新阶段我国改革的目标取向、 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改革方略,最近我院组织了2008’中国改革问卷调查。此 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69份,答卷专家结构为:中央及地方党政机关学者型官员占24.39%;高 校及研究机构学者占50.68%;其他方面的专家(包括企业界人士)占24.93%。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推进新阶段 改革的关键一年。为了全面、客观反映2008年改革进程,分析新阶段我国改革的目标取向、 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改革方略,最近我院组织了2008中国改革问卷调查。此 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69份,答卷专家结构为:中央及地方党政机关学者型官员占24.39%;高 校及研究机构学者占50.68%;其他方面的专家(包括企业界人士)占24.93%

一、改革开放30年取得重大历史成就,新阶段改革呈现全面推进态势

30年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体现在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使我国经济高度融入全球化。91.06%的专家认为,30年改革开放的 重要成就是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82.66%的专家认为是成功地 推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实现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72.63%的专家认为是改革开 放使我国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利益关系失衡与发展差距不 断扩大是30年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69.11%的专家认为,30年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突出 问题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和出现扭曲;59.62%的专家认为,由 于社会体制改革没有及时跟上,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关系没有处理好;55.01%的专家认为,30 年改革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滞后,使三大差距不断扩大;44.99%的专家认为,突 出问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转型滞后。


新阶段全面改革的首要目标集中于政治体制改革 ,重点任务是在农村发展、行政管理体制、国企与垄断行业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关于新 阶段全面改革的首要目标,67.21%的专家认为是全面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 在此基础上,就新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而言,超过半数(分别是65.31%52.03%)的专家认 为农村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新阶段改革的重点。除此之外,分别有46.88%43.90%的专家 认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企与垄断行业改革是新阶段改革的重点任务。



二、2008年改革在多方面取得进展,为新阶段全面改革奠定较好基础

总体来看,2008年改革取得一定进展。10.80% 专家认为,改革有重大突破;67.87%的专家认为,改革有所进展,两者合计达78.67%。仅有 17.73%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1.94%的专家认为有所倒退,两者合计不到20%

 


2008年不仅农村改革有亮点,而且社会领域和市 场化改革也可圈可点。86.72%的专家认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建立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使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是2008年改革最大的亮点。57.45% 的专家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31个省份的全面覆盖是一个重大成就;52.30%的专家 认为,国务院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除 此之外,分别有47.70%31.44%的专家认为行政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是改革的亮点。

 

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在问及2008年各 个领域的改革进展时,88.22%的专家认为农村改革有较大进展,其中28.77%的专家认为有重 大突破;59.45%的专家认为有所进展。在对外开放领域,10.80%的专家认为,2008年对外开 放取得重大突破,60.94%的专家认为有所进展,两者合计达71.74%。可见,大部分专家都认 同,2008年我国改革在农村和对外开放领域取得较大进展。

 



    财税金融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 革有所进展。专家对财税金融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等三个领域改革进展的回 答具有较大的共性:认为有重大突破的专家比例都不高,均低于6%;但有一半左右的专家认 为这些领域的改革有所进展。具体地,分别有52.76%和50.14%的专家认为,2008年我国财税 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有所进展,略高于半数;分别有46.54%和46.41%的专家认为,2008 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所进展,接近一半。

 





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和投资审批体制等改革进程相对滞后。 61.52%的专家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没有进展;60.66%的专家认为,垄断行业改革基本没 有进展。同时,16.07%的专家认为垄断行业改革有所倒退;46.24%的专家认为投资审批体制 改革进展不大。

 



三、保持新阶段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30年改 革的经验表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在于理顺价格。46.24%的专家认为,国内外粮 食价格倒挂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应在一两年内抓住时机推进粮食价格改革,使粮食价格与国 际接轨。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占32.23%。在推进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式上,67.12% 专家认为应当调放结合,小步慢走,逐步与国际接轨;29.62%的专家认为要一步到位,直接 与国际接轨。

  

保持市场稳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改革。2008年我国 资本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49.86%的专家认为,这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7.87%的专家则认为影响一般。200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明显回落。专家们认为要采取 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64.31%的专家认为,加快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确保房地 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在问及当前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主要着眼点时,68.39%的专 家认为,关键在于“保供给”,即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选择 “保投资”和“保房价”的专家比例分别仅有19.62%4.63%




[page]

在政策调整中推进改革,切实改善民营经济、中 小企业制度环境。91.21%的专家认为,如果没有相关配套改革举措,财政货币政策的进一步 放松也很难改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针对当前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 题,48.50%的专家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放开民间金融,使民间融资合法化;23.98% 专家认为,应当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加大政府担保力度,改变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偏好”。 此外,虽然有学者提出,《劳动合同法》提高了中小企业成本,加大了企业困境。但仍有 60.38%的专家反对在中小企业中暂缓实施《劳动合同法》。

 




继续深化改革,尽快打破垄断“坚冰”。随着各 级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有人担心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只有 16.12%的专家认为赞同这一观点,认为必然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是,大部分(70.77%)的专 家认为这种现象并不一定会出现,而主要取决于垄断行业改革的进展。在这次扩大内需的措 施中,铁路投资的份额很大。73.15%的专家认为推进铁路领域改革克不容缓,必须尽快取得 突破。

 



四、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任务艰巨,需要下大功夫。在问及 财税体制改革在多长时间内有可能取得突破时,41.03%的专家认为要5年以上,35.87%的专 家认为在5年内,两者合计达76.90%。只有16.84%的专家认为在短期内(1年内以及本届政府 任期内)可能取得突破。

以规范中央地方关系为重点,尽快完善公共财政 体制的基本框架。47.55%的专家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但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还不完善,需要加快改革进程。24.73%的专家认为,公共财政体 制的基本框架已经有了,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于下一步财税改革 的重点,76.36%的专家认为,应以建立规范的中央地方财税关系为重点。




分类对待,有增有减,加快推进税制改革。 79.62%的专家认为,在当前积极减税让利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大减税力度,进一步降低 个人和企业的税负水平。48.78%的专家认为,个人所得税改革最重要的是提高起征点。而 27.91%的专家认为,重要的在于以家庭为单位征收。在环境税方面,50.41%的专家认为,应 在最近一两年内征收环境税;37.40%的专家持反对意见,他们担心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 征收环境税会进一步增加企业负担。



五、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积极做好“走出去”的准备

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 长期影响。51.49%的专家认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的总体水平比较高;21.68%的专家认为非 常高,需要高度关注,两者合计达73.17%。在问及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54.50%的专 家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将持续12年;33.79%的专家认为在3年,两者合计达88.29%。由上可知,大部分专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

面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66.94%的专家认为,要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55.56%的专家认为,关键在于提高金融机构 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分别有42.55%41.73%的专家认为,需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和改革 外汇管理体制,改变以美元资产为主的外汇储备格局。可见,大部分专家认为,单一措施已 无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必须多管齐下,才能有所作为。

 



做好充分准备,在危机中抢抓机遇。51.49%的专 家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新机遇在于我国有可能参与国际规划制定和经济秩序重建 46.34%的专家认为,要充分利用低价机会,加大在国外购买战略物资的力度。关于当前是 否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85.52%的专家持认可态度,其中25.68%的专家赞同并建议积 极推进,59.84%的专家表示基本认同,但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在问及我国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应该扮 演什么角色时,有59.95%的专家认为,应当抓住这次金融危机带来国际经济秩序重大调整的 机遇,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援助和国际新规则制订;也有36.51%的专家认为,应低调应对, 继续实施韬光养晦的战略。


 





[page]

六、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阶段改革的大战略

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加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 资,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3.69%的专家认为,当前扩大内需,需要着力推进的改 革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消费率。对这次中央政府启动内需的4万亿投 资,74.18%的专家认为重点应投向基本公共服务。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在问及有当前我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时,76.09%的专家认为是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仅有8.97%7.88%6.25%的专家认为是户籍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基 础设施一体化。

完善配套制度是防止出现大面积农民失地现象的保 障。24.18%的专家认为,农民有自己的理性判断,是否土地流转取决于农民的理性决策 ,因此,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农民失地现象。有52.45%的专家认为,如果制度不完善的话,强 势利益集团会掠夺农民土地,从而出现大面积的农民失地现象。

 


七、新阶段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大部门制改革刚刚起步,取得预期效果还需要进 一步深化改革。34.97%的专家,认为2008年我国大部门制改革取得了部分效果,但仍需继续 推进;60.93%的专家认为,大部门制改革没有达到政府职能的预期效果,两者合计达95.90% 。对于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目标,71.31%的专家认为需要实现行政内决策、执行和监管的三 权分立。

 


利益部门化和地方化趋势明显,应加快政府转型 ,防止政府失灵。90.66%的专家认为,当前利益部门化和地方化的趋势明显。在这一背景下 ,要实现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90.86% 专家认为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转型。在问及三鹿奶粉事件的体制根源时,51.22%专家认为是政 府失灵导致的,尤其是政府监管责任不到位;33.06%的专家认为是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 方利益左右市场行为,两者合计达84.28%

 




下一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降低行政成本为重 点,实现多方突破。74.66%的专家认为,当前应把降低行政成本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 要任务。关于我国下一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专家的意见比较分散。分别有53.39% 42.28%42.01%41.19%的专家认为重点在于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 政社分开;全面推进省管县和乡财县管进程,减少行政层级;改革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转变 各级政府“上下一般粗”的格局;继续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此外,还分别有38.75%34.96% 33.33%的专家认为重点在于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加快公务员制度 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清理行政法规和规章,正本清源。

 



实现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突破有多种可能 26.09%的专家认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试点,比如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综合配套试验区 22.28%的专家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此外,分别有15.49%14.95%13.59% 专家认为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充分发挥人大民主监督作用、扩大党内民主、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

八、新阶段改革呈现结构性特点,需要全面推进结构性改革

当前结构性矛盾呈现多样化态势,应尽快启动结 构性改革。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弊端,53.12%的专家认为是垄断部门与市场部门相 互冲突;50.95%的专家认为是政府和社会关系不协调;49.59%的专家认为是城乡关系不和谐 。面对这些结构性矛盾,91.51%的专家认为,需要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应尽快启动结构性改革。

 


新阶段的改革环境和改革动力呈现新的特点,应 加快建立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在改革环境方面,15.57%的专家认为,改革并不缺乏共识, 有很大的动力;75.41%的专家认为,新阶段的改革共识正在弱化,改革动力不足,受既得利 益掣肘的现象严重。关于新阶段推进改革的动力,70.46%的专家认为是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是 改革最大的动力。此外,分别有59.62%51.22%的专家认为动力来源于政治体制改革和保持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这种情况下,63.66%的专家认为,当前有必要建立类似于国家体改 委的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其中24.59%的专家认为非常有必要。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