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总体改革 改革综合

汶川大地震:多难兴邦

2008-12-01 15:14 伟大的历程

摘要: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在中国各地的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周。如果一切正常的话,那么这一天会以“平常”作为形容词淹没于时光的长河中。然而这一天,一声来自大地深处的咆哮让全体中国人的心抽搐了。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在中国各地的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周。如果一切正常的话,那么这一天会以“平常”作为形容词淹没于时光的长河中。然而这一天,一声来自大地深处的咆哮让全体中国人的心抽搐了。

14时28分,死神破门而入,没有按门铃,人们措手不及。短短二十几秒钟,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均有震感。无数的人在问,哪里是震中?那里的情况怎样?

消息很快传来。据国家地震局测定,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7.8级地震。汶川县与外界联系的一切通信、道路中断,没人知道那里的情况到底怎样。

汶川,一个以前少为人知的名字,迅速成为全中国和全世界聚焦的中心。无数人摊开地图,寻找这个地方。人们赫然发现,这里正是治水的大禹出生的地方。大禹从这里出发拯救洪水中的黎民,那么今天谁走进这里拯救千万生灵?

汶川,北川,青川,德阳,绵阳,都江堰……这一个个地名此时让中国人寝食难安。在1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山峦崩塌,河流改道,村寨消失,繁华落尽,生命逝去……谁能无视这一切?!

中华民族5 000年的文明和苦难凝结出的向心力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综合实力,在这个灾难性的日子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果说物质力量是抗震救灾的基础,那么精神力量就是抗震救灾的灵魂。

在2008年的5月,中国泪流汪洋!

我们哭泣,是因为生命的坚强。

5月13日,都江堰聚源中学一位15 岁的初三学生高莹在被埋了20个小时后获救。还在废墟下的时候,高莹轻声唱歌给同学们听,鼓励大家坚持下去。救援人员对她说:“好孩子,不要怕,我们一定能救你出去。”

高莹的回答出乎大家意料,她说:“叔叔,我不怕,我会勇敢。”她还将一抹微笑送给所有人。这个微笑被人们称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

我们哭泣,是因为生命的无私。

5月13日,德阳市东汽中学坍塌的教室中,救援人员救出了4个学生。从救援人员和这4个学生的口中,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谭千秋”。地震发生的刹那间,谭千秋张开双臂护住了4个学生。

当人们把他抬出来的时候,他的生命已经消逝,但他的双臂还张着,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被砸得凹了下去。他仿佛不是在废墟下,而是像一只苍鹰一样在天空翱翔。

我们哭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

5月13日下午,在绵竹武都镇,一群消防官兵挥汗如雨,在不断发生的余震中,他们不断地钻进废墟中,抢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当余震再次发生的时候,一位战士要再次冲到废墟里救人,旁边战友和群众拉住了他。他跪了下来,哭着说:“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他叫荆俐杰。

这是一个刚刚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男儿膝下有黄金,他的一跪一哭令整个中国为之震动。他甘愿以命换命的刚烈和赤诚实践了近两年来中国军人和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哭泣,是因为飞扬的梦想。

5月13日,什邡市蓥华镇中学的废墟上,一个叫邓清清的女孩在获救前,一直打着手电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另一位女孩罗瑶则在黑暗中一遍遍地哼唱着歌曲,用音乐的力量坚持着不让自己陷入永恒的睡眠。此前一天,好几个孩子想用攒了很久的钱去旧书摊上买名著,还没实现就被埋在了废墟下。

这些把黑暗和死神硬改造成象牙之塔的“读书种子”,这些即使生命之火黯淡如风中之烛依然能够放飞梦想的孩子,令无数中国人心潮澎湃,因为她们的身上有中国的未来!

我们哭泣,是因为感恩的心灵。

5月13日,在北川县的废墟上,一个左臂受伤的三岁小朋友躺在一副简易的担架上,用稚嫩的右手向抬着他的战士们敬礼。他叫郎铮。

5月16日,在绵竹遵道镇,一位孤独的老人举起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字“谢”。她叫刘惠珍。

不管是郎铮的敬礼还是刘惠珍手中的那张纸,都是世上最弥足珍贵的财富,因为里面凝结着最真最纯的感谢,里面有着滚烫的民心。

我们哭泣,是因为血脉的相连。

截至5月31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01.02亿元。在香港,百岁老人邵逸夫为灾区捐款一个亿。在新疆,一位维吾尔族老人和许多人一起晾晒“赈灾馕”。在北京、上海、广州,血站的门口人们排起长队等待献血。不管是一个亿,一个馕,一滴血,还是废墟上志愿者一根根飘扬的红丝带,都是为了救助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

我们哭泣,是因为死了都要爱!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民宅的废墟里,救援人员看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场景:一位年轻的母亲已经失去了生命,但她的怀抱里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正惬意地含着妈妈的乳头,吮吸着。婴儿小脸红扑扑的,母亲的双乳却满是灰尘。母亲用怀抱和乳汁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地狱里的天堂。

5月14日上午,在从汉旺镇到兴隆镇的路上,一个叫吴家方的男子,给已经死去的妻子披上生前最喜欢的衣服,把妻子紧紧绑在自己身上,用摩托车带着妻子回家。这一幕被拍了下来,并在全球范围内流传,世界为之感动。这张照片有一个深沉的名字《给妻子最后的尊严》。

我们哭泣,是因为我们知道怎样安放悲伤。

5月19日凌晨,当旭日的第一缕光线照在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国旗升起。365天恒定的仪式在这一天显得有些特殊,当鲜艳的国旗升至旗杆顶部后,又悄然下降。降半旗!为汶川死难者志哀!

14时28分,整个中国回响起防空警报声、汽车火车轮船的鸣笛声,无言的庄严和肃穆升腾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刻,13亿中国人在同一时间做了同样一件事,用自己的心灵慰藉那些逝去的不幸灵魂,用低下的头颅安放我们共同的悲伤。在我们抬起头的时候,“公民意识”因为国家对每一位公民的尊重而变得那么清晰。

四天之后,5月23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四川绵阳的一所帐篷学校看望灾区学生。在高三(一)班,温家宝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多难兴邦”。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