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经济体制 金融改革

成思危:金融改革的三个方向

2008-10-06 10:01 北京日报

摘要: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下,进一步积极慎重地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下,进一步积极慎重地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金融改革的三个方向

  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成绩就不细说了,因为成绩不说它跑不了。

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我国的金融改革还是任重道远,我国金融总体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作为世界上第三贸易大国,我国是一个大的买家和卖家,但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还不够,我们自己内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系统化还有待加强。

  由此可见,如何进一步积极慎重地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时刻。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发生,我看到最近有各种各样的舆论,有一些舆论实际上是在质疑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和步伐的。我想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自由讨论,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我想引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就是“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因此我们不能停顿或倒退,还是要在保持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坚持积极、慎重地不断推进我国的金融改革。

  我认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有三个主要的方向。

  第一个方向就是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也提上了日程。从世界金融的发展趋势看来,金融全球化的特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个特点是货币的虚拟化程度增加,汇率成为各国之间政策博弈的工具。自从货币脱离了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以后,其价值就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程度上被虚拟化了,这时其价值就只能以其购买力来衡量。我认为购买力有两类,一类是国内购买力,一类是国际购买力。国内购买力可以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衡量,国际购买力则主要根据汇率来衡量。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之间的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一种政策博弈的工具。如果一个国家完全不进口的话,那么汇率的变化对其国内购买力是没有影响的。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全部依靠进口的话,那么其国内购买力就完全取决于其汇率。但是任何国家都是处在这两种情况之间,如果各国都考虑全球的利益,那可能达到一个我们在系统工程中讲的“帕累托效应”,也就是大家都受益。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国家会首先考虑全球的利益,多半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因此各国之间的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一种政策博弈的工具。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广场协议和卢浮宫协议的结果,导致了日本10多年的经济衰退。在东亚金融危机的时候,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很大,现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同样很大。这些都说明汇率的问题成为各国政府之间博弈的工具,因此我们还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主权在我的原则。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各种因素,但是在汇率这一主权问题上我们不能完全跟着别人的意见走。

  第二个特点是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在增大。这种流动既发生在发达国家,也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且目前这样的资本流动是很迅速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一按按钮,就可以将数以亿万计的资本迅速地在一瞬间之内转移到几万公里之外的地方。

  第三个特点是世界金融市场的集成化日益发展,也就是说各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东亚金融危机是从泰国的一个流动性危机开始的,结果影响面波及到全球。最近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也影响到欧洲和其他地区,表明各国的金融市场的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金融创新不断发展。大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欧洲美元为起点开始了金融创新。在这几十年之内,可以说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许多金融衍生品相继推出,使得现在全世界金融衍生品的总量大大超过了世界的GDP,前者大概是后者的810倍。这样多的金融衍生品可以说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在金融衍生品方面的过度投机,也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必须要提高我们自己的国际金融竞争力,要通过改革来适应上述金融全球化的特点。首先是我们应该认真地去学习人家的经验。说实话,在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等等方面,我们的知识差得还是比较远的,实际操作的经验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就可能遭遇到失败,仅在期货方面我们就出现过中航油、中储棉、中储铜等等事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学习和了解国际上金融产品和它们的游戏规则。

  第二就是要培养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金融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在这个方面要引进和自己培养相结合。

  第三个就是要正确地运用各种金融创新的工具。最近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以后,有一些人认为金融创新不好,证券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我认为造成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原因是美国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下跌,可是从它的整个金融系统看来,是银行把钱贷给不符合条件的买房人,但是银行并没有把还本付息收回的钱全砸在自己手里,而是通过打包卖给基金或投资银行实现证券化,变成了债券。这样银行既取得了流动性,也转移了风险。

  第二个改革方向就是市场化

  在推进市场化方面,我认为首先就是利率的市场化。利率是资金的成本,它实际取决于风险和交易成本。利率本身不应该是固定的,它是随着风险和交易成本而变化的。例如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农村金融中的小额贷款比较难弄呢?因为小额贷款交易成本比较高,就应该相应地提高它的利率。当然如果由国家来贴息是另一个问题。另外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可能风险要高一些,因为中小企业的管理不那么健全,特别是财务管理,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连贷款的申请都写不好,所以它的交易成本也就高了。因此利率应该市场化,应该有一定的浮动区间,不管是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都应该有这样的考虑。

  第二就是汇率的市场化。汇率本身反映的是国际购买力,而购买力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将商品和服务总量做分子,货币总量做分母,其所得的结果就是货币的购买力。由于货币供应量与商品和服务总量都不断变化,造成购买力不断变化,但如果汇率是固定的,那实际上就不符合市场的规律。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汇率制度确实应当不断地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去改进,应按照购买力的变化,按照供求关系来推进汇率的市场化。

  从20057月到现在,人民币总共升值将近20%,说明我国的汇率是在浮动。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在一个有管理的目标区内浮动,就是说如果汇率是在目标区之内的话,政府就不要过多地去干涉,只有在超出目标区时,央行才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当然最后人民币必然要走向自由兑换,1996年我国经常账户已经放开了,资本账户目前还没放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规定的43个分账户中,大体上有20个基本上算放开了,因此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一段路怎么走?需要我们逐步去推进。蒙代尔先生曾经跟我说,2008年是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最好时机。我说可能条件不成熟,因为第一,这取决于我们的管理能力,在汇率问题上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第二,就是要看当时的国际形势,要看美元、欧元、日元的相对强弱,选择一个最好的时机。所以我认为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可兑换只是个时间问题,虽然说现在没有时间表,但是为期不会太遥远了。到人民币成为世界流通货币之一的时候,可以说我国的汇率制度完全市场化了。

  市场化的第三点,就是要不断地增加市场的参与者。现在我国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还是国有股占绝大多数,外资和民资还不太多。“非公经济36条”中已明确规定,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加入,才能更好地完善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当然,这个参与需要有一定的规定,要从国家安全等方面考虑。例如我国现在规定银行外资占股单个不能超过20%,总共不能超过25%,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引进更多的参与者进入我国的金融体系。

  最后一个方向是系统化

  我认为系统化应当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金融和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就金融论金融。金融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实体经济则包括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虚拟经济中产生的问题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去,实体经济中产生的问题也会传导到虚拟经济中去。现在美国政府下了这么大的力量来处理金融市场的问题,就是为了使它不至于从金融危机变为经济危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把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方向,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第二,金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不是一个个各不相干的孤岛。汇市、股市、债市、保险、期货等等,都处在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之中。因此我们要系统地考虑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认为从长远看来,我们还是要稳步推进混业经营和综合监管。因为只有通过综合监管,才能够综合防范风险。否则的话就会促使各个监管部门各自为政,“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如果证监会只保证证券市场不出问题,就会将风险赶到保险市场或外汇市场上去,那边出问题后,反过来也会影响证券市场。

  第三,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我国现在证券市场应该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的债券市场还不够发达。其实债券市场也有它的特色,因为债券本身的收益性虽然比股票低,但是它的安全性是比股票高的。这次美国政府之所以下这么大力量去挽救“两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防止它们在债券的兑付能力上出现问题。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不仅会造成社会问题,而且会造成国际问题,美国的国际信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美国政府为“两房”发行的MBS债券提供了一定的担保。我国不仅要发展股票市场,还要发展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等。另外金融期货可以以股指期货为起点开始发展,当然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非常注意防止过度投机,防止可能产生的风险。制度经济学中有句名言,就是“交易先于制度”。任何交易都不可能等制度非常完善了才去进行,只能是在有了基本的制度之后,通过交易发现问题,不断地去完善制度。

  系统化的最后一点,就是监管的系统化。我认为现行的一行三会监管体制,应该有一个综合协调的机构,现正在逐步在加强。监管系统化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要认识到监管的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但遗憾的是在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监管者往往是考虑维护机构的利益多一些。这是因为我国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都是国有的,它们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这点可以理解。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该看到,国家的财富和人民的财富是相辅相成的,以前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似乎是国家富了,人民才能富。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小河没水,大河不也照样会干吗?所以民富国强和国富民强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一定要看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国家的利益。

  最后,我国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应该树立服务意识。金融业本身是服务业,本来就应该有好的服务态度,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金融机构和国外相比确实是差得很远。我曾经听到一个在小面馆打过工的留日学生说,他亲眼看到日本银行的服务人员晚上到小面馆来,帮老板将当天收入的现金存入银行,第二天早晨给面馆老板送来一堆零钱,以便他开门后找零钱。我想我国的银行还没有服务到这样的程度。

  还有,就是监管一定要从信息披露入手,监管本身首先就要求透明,信息披露就是使我国的消费者(投资人、存款人、投保人等)能够有知情权。只有信息披露做好了,才便于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然后公告,处置。我一再强调,监管部门不应该对市场的涨落负责,但是必须要对信息披露,保证它的真实性、完备性和及时性。

  (作者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