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熟的基金业:访国内第一位基金经理
摘要:五年前的今天,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此举标志着中国基金业的诞生。从第一批十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成立至今,中国基金业历经风雨和磨练,正逐步走向成熟。
五年前的今天,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此举标志着中国基金业的诞生。从第一批十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准成立至今,中国基金业历经风雨和磨练,正逐步走向成熟。
1998年3月27日的下午1点,国泰第一只基金------基金金泰进行首笔交易。回忆这历史性的一刻,中国第一位基金经理徐智麟至今仍激动不已:"第一笔交易的股票都是我们早就研究确认下来的,总共大概有25只,其中包括‘真空电子’和‘上海汽车’等一批本地股。"
徐智麟回忆说:"基金金泰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健,这和国泰公司‘创金字招牌、开百年老店’的目标相辅相成,和我个人的性格也非常吻合,"现年44岁的徐智麟1990年就开始研究证券投资,教师出身的他注重数量分析、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因此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学院派"的印记。
据徐智麟介绍,基金金泰于成立之始就成立了专门的基金管理小组,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投资理念制定了以基本面分析为主的投资策略,这在机构投资者力量较小、投机氛围较浓,、政策性因素对市场影响过大的当时,算得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以研究分析为基础的理性投资能否为市场所接受?对徐智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最终,国泰公司坚持了以资金安全为首要目标的理性投资,在资产配置和个股选择上十分谨慎,坚持分散投资,同时保证一定数量的债券投资。
徐智麟解释说:"我们相信中国的证券市场会逐渐规范和成熟,理性投资终将成为主流,我们的目标是开百年老店,不能损害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徐智麟总结了基金金泰后来的投资原则:把握趋势、投资未来、寻找价值被低估的个股,"我们一直强调价格终将反映价值,其实就是指正确预测市场变化的趋势。"
回顾当年证券市场上的那些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拼杀场面,徐智麟对自己管理金泰的成绩表示认可:"金泰没有一次能完全把握突发性行情,但也从未被任何一次突发行情所伤害。"由于奉行了科学的投资理念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基金金泰的投资业绩始终保持稳定,从未踩过"地雷股",更没有任何的违规行为。
2001年初,徐智麟由投资部总监改任投资研究联席会议主席,主持公司投资流程的完善工作,并负责加强研究与投资部门的联系。徐智麟说,早先的投资,虽然投资人员也研究公司报表并亲自走访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但由于上市公司缺乏约束力,致使信息披露不充分和信息扭曲现象严重,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加上市场上投机盛行,股票价格和公司业绩脱钩,证券市场机制上的不完善也造成了经济高速增长与证券市场表现不佳之间的背离。但随着监管的加强和投资者的日渐成熟,近两年市场的规范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越来越充分,其真实性也有了保障。调研的效果有了很大改善,研究在投资决策中的地位自然也相应提高了很多。
徐智麟目前主持国泰基金新品开发工作,对此他认为,如果遇到2001-2002年那样的股市调整期,仅靠股票产品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实现资产增值,因此基金公司应提供具有明显的收益风险差异性、互补性的创新产品,以满足具有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当股市表现欠佳时,债券或是衍生产品等投资工具就可以代替股票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收益,投资者也可随时根据自己需求的变化在任何时间选择合适的产品。
最后徐智麟笑称:"象我这样的学历和背景,如果现在来应聘国泰基金肯定会被拒之门外,我是赶上了好时候。"徐智麟表示,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证券市场的兴起为他创造了成功的舞台,那么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资本市场的广阔前景则为加盟基金行业的后来者提供了更为诱人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