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熊德明找总理讨薪 一句真话感动中国
摘要:熊德明,女,云阳县龙泉村人,2003年,因为向温总理说了一句实话引发全国“讨薪风暴”。当年,她成为“中国年度经济人物”。2004年底,她在为民工维权失败后渐渐淡出媒体视线。回眸改革开放30年,熊德明——一个普通农妇的名字,被中国农民工记住。她讨薪的经历折射了农民工面临的时代困惑,她向总理直言促进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机制形成。
熊德明,女,云阳县龙泉村人,2003年,因为向温总理说了一句实话引发全国“讨薪风暴”。当年,她成为“中国年度经济人物”。2004年底,她在为民工维权失败后渐渐淡出媒体视线。回眸改革开放30年,熊德明——一个普通农妇的名字,被中国农民工记住。她讨薪的经历折射了农民工面临的时代困惑,她向总理直言促进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机制形成。
“总理,我想,我想说说我家里打工的事。”——不顾村干部“封口令”说出实话
“我晚上又哭了,说实话,我告诉总理后有些担心,丈夫抱怨过我,说别人都没向总理反映,你说了,地方上有些人会不会对我们不利……”——坦言说实话后害怕报复
“我成天都要接受记者的采访,我的猪谁帮我喂?我家里的田谁来帮我种呢?”——面对众多记者采访直言有点烦
“大家都知道我了,说为什么你欠的钱能拿到,我欠的钱不能拿到,你能不能帮我追工资,追到了我给你工钱。我说我没有那么大能力,我的钱是总理帮我追的。”——在社会公益奖颁奖现场。
故事:云阳农妇与“讨薪风暴”
2008年6月初,本报记者再次探访熊德明。
不得不承认,熊德明因为一场“讨薪风暴”,成为中国2亿农民工念叨的新闻人物。
当年,温家宝总理在听了熊德明的实话后,立即指出:“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总理这句话,掀起全国追薪潮。
以熊德明事件为导火索,紧接着全国开展了百日欠薪大检查活动。而后,北京市有关部门出台严厉举措,凡是严重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被一票否决,驱出北京建筑市场。杭州市起草了“杭州市欠薪保障条例”,从制度上减少欠薪现象的发生。深圳建立了深圳市欠薪保障条例,上海也建立了中小企业欠薪保障条例。
随即,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整治和清理拖欠民工工资的突击行动,进城务工农民9400万人、追讨工资约1000亿元。农民工干活拿不到工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意见》表示,我国将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系统制度和国内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讨薪风暴、熊德明……成为热词。
她天性耿直爱说真话
至今,熊德明还认为,那是一次幸福的巧遇。
2003年10月24日,割猪草的熊德明在自己家门口,见到了来到三峡库区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总理询问了她和其他村民很多民生问题。当总理问到村子里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有没有欠钱的事时,天性耿直的熊德明在其他人都沉默的情况下鼓起勇气说出了一句话:丈夫在外面打工时有2000多元的工钱被拖欠了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
“当时一直是话到嘴边,想着家里缺钱,打工又拿不到钱,所以说了。”熊德明告诉记者,在温总理离开后,她有点担心。丈夫也埋怨她不该说实话,因为村干部之前提醒过他们不要“乱说话”。熊德明没想到,被拖欠的工资当晚就送到了她的手上。她更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句实话,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一场“讨薪风暴”展开了。
熊德明的直言令不少人感动,她还获得了当年“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社会公益奖。当年央视颁奖词是这样评价她的: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她说了一句话,让全社会都“听”到了。虽然她并不拥有多少财富,但是她是亿万财富创造者中的一员。我们关注她,更关注她身后的9亿中国农民。
成为“名人”的烦恼
大量媒体的登门采访和四面八方前来求助讨薪的农民工使熊德明的养猪生活不平静起来。
据熊德明统计,当年,她至少接待了1000多位前来求助讨薪的农民工朋友。而且在她成名后,周围的邻居渐渐的与她疏远了不少。无奈之下,熊德明前往城里一家公司打工。在工作八个月后,她辞掉了这份工作决心回家养猪。但是其后发生的事让熊德明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
2004年年末,熊德明出面替民工维权,再次引起20多家媒体的关注。结果,维权没有如愿。回来时,熊德明身上连路费都不够。那是熊德明第一次以名人的身份替人维权,也是最后一次。“我只是一个会养猪的农民,我想回去安安静静的养猪”,熊德明这样告诉记者。在维权失败后,熊德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我现在只想养猪”
几经沉浮,熊德明开始回到家中专心养猪。
恢复了平静的生活,“这几年找我追薪的也少了,你们记者也少了,我就在家专心养猪,也没出去打工。”谈起了这几年的变化,熊德明称自她帮别人维权失败后,就回到家里筹备养猪场,现在她只想养猪。
2005年5月8日,熊德明养猪场正式成立。这些年,她的养猪场越来越红火。熊德明称,在见温总理前,她家只有20几头猪。但是在去年,她家仅出栏的猪就有300多头。今年年底预计将有1000多头猪出栏。
养猪的收益让熊德明逐渐富裕起来,家里也盖起了两层小楼。晚上,一家人住在楼上,楼下是养猪场。在谈起对未来的打算时,熊德明表示,虽然她家现在生活条件比原来好了许多,但是她并不满足,她现在的愿望就是再次筹集到一笔钱,把养猪场扩大。而且她还想把猪肉加工成产品,利用自己的名声把自己家生产的猪肉打造成品牌,卖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至于民工权益,至于讨薪,熊德明说,终究会得到解决。
新闻连线:“感谢政府助我致富”
6月9日,记者连线了在云阳老家养猪的熊德明。
记者:你觉得名人效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是不是给你带来了实惠呢?
熊德明:要说影响,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影响不是很大。以前我是养猪的,现在还养猪。但是经历的比以前多了。我们一般不麻烦政府。但那年办养猪场,政府帮我从信用社贷款6万元,心里还是觉得挺感激的,感谢政府助我致富。
记者:家里人现在对你如何?
熊德明:家里人没把我当名人看待。2006年的时候,我们夫妻俩还互相埋怨家里养猪的事,主要是那年猪肉下滑,家里的猪都不值钱了。
记者:养猪场情况怎么样?
熊德明:(笑)家里养猪场还挺好,去年出栏的猪有300多头,今年到年底可能有1000多头。
记者:今年猪肉涨价是否对你的养猪场有影响呢?
熊德明:涨价了不好,别人都以为猪肉涨价了我们就赚了,但我们特别不喜欢涨价。今年仔猪的进价比往年贵了很多倍,都没钱买了。
记者:对将来还有什么打算?
熊德明:想扩大家里的养猪场,还想搞个猪肉的深加工,加工成产品卖出去。也想利用下自己的名声做成“熊德明牌”,看能不能卖得更好点。
记者:还愿意为农民工讨薪吗?
熊德明:现在基本不存在欠薪了吧,所以我也“失业”了。(重庆商报 本版稿件由记者 徐庶 实习生 李文娟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