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党中央关怀海南经济特区建设纪实:中南海情系海南岛

2008-04-25 14:4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摘要:新华网海口4月25日电(记者王运才、徐京跃、张传宣、郑玮娜)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从此,祖国美丽的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

琼岛处处展生机——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纪实

海南省省长:优美环境是海南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解决生态与生存间的矛盾海南:生态立省九年路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做客新华网谈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从此,祖国美丽的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

20年改革,20年艰辛,20年跨越。海南经济特区以其辉煌的成就向世人昭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海南经济特区的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海南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行。

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在海南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再次踏上翡翠般的海南岛。

这是胡锦涛同志第三次到海南考察工作。

海南发生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一直关注海南改革发展的胡锦涛同志欣喜地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下,海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正以崭新姿态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从“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一脚油门走到底”的燃油附加费改革,从设立洋浦保税港区到建立亚洲对话平台——博鳌亚洲论坛,海南发挥了最大经济特区特有的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胡锦涛同志对海南经济特区20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深有感触地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他希望海南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海南这个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再次站在了改革开放新的起跑线上。

一度沉寂的洋浦开发区如今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亮点”。洋浦有着区位、港口、产业、政策以及体制方面的独特优势,是连接我国和东南亚、中东的枢纽。2007年9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洋浦设立我国第四个保税港区,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个保税港区,这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举措,再次表明了洋浦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海南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环北部湾经济圈和我国南方形成一个新的对外开放平台和新的发展制高点。洋浦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前来洽谈新项目。

[page]

海南不负党中央的期望,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转变,从一个发展滞后的边陲岛屿到初步繁荣昌盛的经济特区的转变。与1987年相比,2007年海南省生产总值增长了20.5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50.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0.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6.6倍,城镇化率从16.6%提高到47.2%。

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际,800多万海南各族儿女不会忘记,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南经济特区给予巨大关怀和殷切期望,希望海南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在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取得成功之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于1987年6月12日会见外宾时表示: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发展史从此翻开了新的重要一页。

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相比,海南仅陆地面积就比它们的面积之和大几十倍,还有2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除了城市,有占总人口80%的乡村;但基础薄弱,经济落后。要在这样一个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同时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

“洋浦风波”是海南经济特区创建后遇到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当时,洋浦30平方公里能否引进外资进行成片开发,既是海南经济特区能否“更特”的焦点,也成了我国扩大开放的晴雨表。1989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一份关于洋浦的报告上明确批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着海南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进程。在这片红色土地和蓝色海洋上,出现过中央领导同志的身影;黎村、苗寨、椰林、胶园,留下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足迹。

江泽民同志曾三赴海南,非常关心和支持海南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

1990年5月,江泽民同志到海南进行调查研究,重申中央关于兴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在海南实行的各项政策不变。海南省吸引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开发,党中央、国务院是支持的。海南要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开发,改变经济比较落后的面貌。

1993年4月,江泽民同志再次到海南考察,他指出: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要办得更活更实更富生机更有成效,继续当好排头兵,为全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试验、探路和积极推动的作用。

2001年2月,江泽民同志第三次来海南,他表示,海南省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又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搞好海南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全省干部和群众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特区如何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是一个新的课题。党中央一再强调,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4月,胡锦涛同志第二次到海南考察,对海南的改革和创新给予肯定,并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海南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开创海南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2006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同海南省委负责人谈话时明确要求:海南是全国最大的、也是唯一全省性的经济特区,一定要突出“特”字,在经济方面要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要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创新,创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总之,要突出特色,创出自己的特点。在发展新型工业、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都要有自己的特色。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海南明确回答了“未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和机制,坚持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的战略,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新型工业、热带高效农业、热带海岛旅游业形成“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将使海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page]

切实把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

海南岛被誉为“东方净土”。如何解决好加快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切实保护好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海南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把海南发展起来,是邓小平同志的遗愿。保护生态,利国利民,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要着眼长远,抓紧当前,把生态建设全面规划好,并年复一年地实施好,千方百计地保护好。海南是祖国的宝岛,有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资源,必须精心保护和合理利用。

2004年4月,胡锦涛同志到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海南的开发,切实把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在海口市石山镇,胡锦涛同志特地考察了魁星农业园开发的情况。他了解到,7年前这里还是什么都不长的火山熔岩台地,经过艰苦创业,治理开发,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农业生态观光园。胡锦涛勉励当地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海南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008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第三次到海南考察工作时反复强调:海南一定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坚持生态立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做到新上建设项目不放松环保要求、承接产业转移不降低环保门槛;要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保护好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2007年3月9日,先后4次到海南考察工作的温家宝总理,参加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海南代表团的审议时认真听取意见,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满满5页。经过深思熟虑,温家宝同志提出,要把海南建成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他说,海南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海南经济发展的首位,使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相协调。这既是海南发展的需要,也是海南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海南经过不断探索,正在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有利于跨越式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现代化的改革发展之路。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全省上下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先后出台了27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20多项与环保有关的政府规章,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和生态文化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年来,海南省收获的不仅是生产总值的增长,更是“绿色、开放、文明、和谐”之岛全面发展的结果。2007年,海南省生产总值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但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环境质量保持全国最高水平,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之际,海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依靠海南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海南一定会与蓝天、绿地、青山、碧水永远相伴,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相关报道:

海南再出发——写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之际

用一个字刻画海南,恐怕,非“特”莫属。海南的确“特”。孤悬南中国海,中国第二大岛屿,踞守东南亚交通要道,有着全国最好的沙滩和阳光——这是地理位置的特。

海南经济特区20年改革开放发展取得20项“率先”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立足省情,科学发展,取得改革开放发展20项在岛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率先”。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