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民创业工程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摘要:近年来,沾化县紧抓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实力和发展能力。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38%、14.64%。
近年来,沾化县紧抓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提升了县域经济的实力和发展能力。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38%、14.64%。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解放思想,强化创业意识。我们在全县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舆论引导、教育培训、外出参观等形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五破五立”的创业意识。一是破“怕”字,树立“大开放”的理念,主动到县外找资源、引项目、闯市场。二是破“满”字,树立干“大事业”的理念,增强忧患意识,敢为人先,争当创业者,谋求大发展。三是破“靠”字,树立“闯市场”的理念,投身市场,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大力创办二、三产业。四是破“难”字,树立“赶帮超”的理念,鼓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甘落后,比学赶超。五是破“懒”字,树立“不怕苦”的理念,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大钱小钱都赚,苦活累活都干,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实现富民强县。
以人为本,培育创业主体。一是各级干部带头创业。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和挂职、兼职、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二是企业经营者勇于创业。组织开展以“全民大创业,企业怎么办”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推进企业经营者队伍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提升发展标准。对市场潜力大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的办法,支持企业运用技术创新、资本运营、联合兼并、嫁接外资等手段,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优品牌。三是城乡群众踊跃创业。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引路、强化服务等形式,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鼓励群众创业。同时,我们面向全国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外地大学生500余人,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立足实际,拓展创业领域。一是围绕加快工业化进程开辟创业新空间。以电力、盐及盐化工、生态造纸、食品加工、皮革工业和高新技术六大骨干产业为主导,突出抓好六大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力和投资吸引力,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家。二是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开辟创业新空间。以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为目标,培植壮大沾化冬枣、畜牧、水产三大特色产业,积极做好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全县仅枣制品加工企业就有30余家,加工能力和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三是围绕加快市场化进程开辟创业新空间。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的思路,加快建设沾化冬枣、海产品、皮革、木材四大专业市场,做好市场配套服务,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构建加快发展的平台。如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年交易额12亿元,带动了周边村庄和乡镇的近2000户农民从事海蜇加工销售业,辐射越南、缅甸、韩国、俄罗斯等24个国家和地区。四是围绕加快城镇化进程开辟创业新空间。我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培育城市二三产业,促进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快速发展。
健全机制,优化创业环境。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促进全民创业的工作机制,使全民创业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县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对全县工作的督促、协调,各乡镇、县直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县委制定了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规定,允许一切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国家政策允许的经营领域,并在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创业者的负担。建立县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县乡两级财政安排创业扶持奖励基金,加大对科技型、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型等民营企业的扶持,为全民创业创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不断加强县乡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和技能帮扶,使群众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提高群众的创业技能。我们还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对敢想敢干、创业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和广泛宣传,切实调动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县营造出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作者:中共山东省沾化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