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人事:从李青原说起
摘要:沉寂三个月之后,李青原回到中国证监会局级研究员的办公室,桌上堆满了她的专著《探寻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淡青色的书皮映衬着青原晒得黑红的脸庞,她的语调依然铿锵爽朗:“离开监管一线的岗位,我还会关注资本市场,并且会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推动它的规范发展”
沉寂三个月之后,李青原回到中国证监会局级研究员的办公室,桌上堆满了她的专著《探寻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淡青色的书皮映衬着青原晒得黑红的脸庞,她的语调依然铿锵爽朗:“离开监管一线的岗位,我还会关注资本市场,并且会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推动它的规范发展”
翻阅着这本洋溢墨香的新书,一组她写于1992年3月的文字触动了我:“1992年3月15日是‘联办’三岁生日,《联办通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将是另外一个刊物——《证券投资周刊》。”
联办”是个什么单位呢?什么属性?什么体制?——到现在也不是几句话说得清的。但“联办”主持设计并参与创建的中国证券市场却早已发展得如此浩大、繁荣;而“联办”那一干人马许多早已为证券界耳熟能详:王波明、王莉、章知方、高西庆、李青原、汪建熙、王巍、陈大刚、刘纪鹏(微博)??
1988年下半年,在美留学并从事金融工作的王波明、高西庆、王巍等几个人给当时的中共中央写信,建议创办中国的证券市场。当时的中共中央常委、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在王波明们上书的报告上批示:“民间发起,政府支持,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据此,便有了“联办”。“联办”于1989年3月15日成立,全名“北京证券交易所联合设计办公室”,简称“联办”。由王波明们七八个老“海归”从“民间发起”,由中信信托、光大信托、经贸信托等九大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各出资50万元人民币,“政府支持”创办。所以你说现今的“联办集团”涵盖金融、互联网和纸介媒体的庞大业务板块和数千人的企业规模,它是什么所有制属性?什么样的“运作体制”呢?窃以为老波明也几句话说不清。1992年秋,“联办”更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据说劳动人事部给定的体制是“自筹资金,自定编制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待爱较真儿者细考。而“联办”的简称延续至今,因为李青原早就赋予“联办”更深的寓意:“大家联合起来办事”。
“联合起来”设计并参与创建了中国证券市场,甚至在1992年9月设计了中国监会这个机构,而且当时“联办”三分之二的员工直接转到中国证监会工作——这“事”办得足够名垂青史。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老联办”以外,从“联办”出道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多少有些影响的人物——停笔想想马上能数出四五十名。比如上月读报看到的因中川国际诈骗案被判无期徒刑的丛刚,丛刚夫妇的公司诈骗了中川国际,丛刚十几年前在资本市场淘的第一桶金即是他以“联办”下属STAQ系统会员身份赚取的,而他的夫人那时是联办办公室的秘书。当然如此变成负面人物的是极少数,更多的是从“联办”走向个人事业成功之路的。仅仅参与过《证券市场周刊》工作的就有深圳证交所副总经理宋丽萍、中国证监会深圳特派办主任庄穆、中国证监会上海特派办副主任黄运成、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部副主任赵立新、中国证监会稽查局副局长李佩霞、新疆国资委副主任张尧琪??这些是“官”。如果不是行文至此,方泉还真没想过自己还有这么多当“官”的老朋友,早几年拿出这些老朋友的名头出来忽悠忽悠,也闹个公关公司搅和搅和,没准儿也发财了——这是笑话。从“联办”出道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任高管或骨干的就更多了,再一一列举显得方泉在吹嘘卖“老”了,就此打住。
但我还是想写写从“联办”展开的“资本人事”或戏谑渲染成“资本江湖”。推而广之,混迹资本市场15年,方泉采访或接触过许多业界知名或不知名却有意味的人物,像朱利、邵淳、尉文渊、吕梁??这些人的“故事”,哪怕是些微片段,点染成趣,也是列位看官茶余饭后的谈资联缀起来,或可凑成一幅中国资本市场15年兴衰历程的风景画,容方泉慢慢道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