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迟福林执行院长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年会上的发言

2005-11-30 11:50 中改院

摘要:在当前一个特定的、比较复杂的背景下,2005年的改革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句话:第一,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改革力度比较大的一年;第二,是某些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第三,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性一年,对“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有重要影响。

2005年10月23、24日,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年会在京举行。我院执行院长迟福林作了大会发言。现将发言分为两部分刊登: 

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2005年改革的三点评估

在当前一个特定的、比较复杂的背景下,2005年的改革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句话:第一,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改革力度比较大的一年;第二,是某些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第三,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性一年,对“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有重要影响。

一、改革的判断是到位的

从年初提出改革攻坚年,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这是一个符合实际的大判断。没有这样一个大判断,改革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解决不了;没有这样一个大判断,就很难在改革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和质疑的特定背景下,按照中央已确定的大目标继续推进改革。正是按照这样一个大判断,我们可以比较客观地对改革作出基本的分析。

1.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不仅提出了当前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而且表明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还需作出艰巨的努力。我们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等于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更不能得出我国进入“后改革时代”这样一个脱离实际的判断。现在看来,我们仅仅是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更深层次的改革远未完成,因此才需要改革攻坚。如果没有“攻坚”这个大判断,我们对改革进程的估计会是盲目的,会同改革的实际进程不符,并由此形成某些脱离实际的决策,对改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而且充分肯定了改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大量的事实一再证明,改革仍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以改革统揽全局仍然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重要判断。

3.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尤为重要。尽管在改革协调机制建立方面还不尽人意,但比照前些年,特别是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改革的统筹协调是有所动作、有所加强的。

二、改革攻坚的重点是明确的

从年初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答记者问,到前几天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地把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攻坚的重点。这就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下一步改革攻什么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攻坚的重点,反映了现阶段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意义重大。

1.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是不容易的,是经过几年广泛的讨论才形成的。2003年SARS危机中,我们提出了政府转型的问题,即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两年多来,这样一个判断不仅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而且也成为政府的共识。今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国改革论坛”,其主题就是“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体制创新”。这个共识建立在全社会公共需求深刻变化的现实基础之上,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政府转型的客观要求。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开始成为政府的实践。目前,从总体上说,政府转型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从实践层面看,还是有所推进的。第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触及了政府转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开始发生变化,某些方面,比如政府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有了重要变化;第二,公共服务职能有所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已开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第三,全面取消农村税后的县、乡两级政府职能转变已是一个需要解决和正在解决的重大问题;第四,某些地方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已在政府转型方面积累了局部经验。

3.对“十一五”时期的改革攻坚有决定性影响。从各方面情况看,“十一五”时期要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政府转型的实质性进展。由此看来,明确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攻坚的重点牵动改革全局,影响改革的未来走势。

[page]

三、全面推进改革的态势正在形成

从2005年的情况看,年初就提出了改革的五项任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改革的组织领导,例如多年以后首次召开全国体改工作会议,有的地方和某些部门建立了改革的协调体制,深圳市恢复了体改办。可以说,改革的推进是多方面的、自上而下的,出现了全面推进改革的态势。

1.深入推进的改革。今年全国28个省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提前两年完成原来的改革目标。有人对取消农业税不以为然,我对此作高度评价。这是我国改革、尤其是农村改革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对改变城乡二元制度结构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改革。比如说,外汇形成机制改革影响深远;股权分置改革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占53.6%的中国金融资产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意义重大。

3.正在试点的改革。比如说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和农村乡镇改革试点。

4.出台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改革方案。今年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最重要的是国务院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它的出台很不容易,当然执行起来更困难。但是能出台这样一个重要的政策文件,对加快市场化改革具有重大影响。

5.社会上正在广泛讨论的改革,比照以往更广泛。比如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等。从实际出发,认识和讨论改革,从总体上有利于统一人们对改革的认识,有利于推进改革。

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与改革攻坚

在现实情况下,面对各种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有没有可能有效地推进改革,并实现某些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这需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想就此简要地提几个问题。1.改革攻坚面对的现实需求是什么?我的一个基本分析是,当前改革面临的需求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个突出矛盾。这两个突出矛盾,首先是经济不发达造成的突出矛盾;其次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服务产品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这种公共需求的变化有六大方面,包括收入分配、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教育、食品卫生与公共安全、利益表达与利益保护、环境保护。这些年我们注重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解决第一个突出矛盾方面有重大进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社会发展。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未能有效地解决公平、公正实行社会分配的问题。因此,现阶段的改革必须同时解决这两个突出矛盾。

2.两个突出矛盾与改革攻坚的两大任务。首先,加快市场化改革。无论是金融体制、国有企业制度,还是宏观调控体制,在经济体制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都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次,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系。严格来讲,由于GDP政绩观的影响,我们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目标不明确、采取措施比较少,公共服务体系远不能适应公共需求的客观要求。

有人认为,目前市场化改革的任务大体完成了,难以再做大的“文章”。但是,从整个体制改革角度分析,市场化改革目前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一般的市场化改革,要防止“泛市场化改革”或者“市场化泛化”的问题。从现实情况出发,我国的体制改革有三大任务,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三是加快建立民主法制体制。

3.两个突出矛盾与政府转型的两大目标。在改革攻坚面临两大突出矛盾的现实基础上,政府转型面临两大目标:第一,改变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第二,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我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分为三块,即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转轨时期的制度性公共服务。

现在改革攻坚面临一个问题,即利益主导下的“改革”所形成的某些突出问题成为某些人否定改革的“炮弹”。利益主导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这是改革攻坚面临的最大问题。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和官员利益诱导下的“改革”,不可能不走形变样。尽管政府治理在没有政治体制改革配套的情况下很难有重大进展,但在现实情况下,政府治理和政府行为规范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比如发改委的改革综合决策和执行一定要分开。如果投资审批权由发改委行使,投资审批改革也由发改委来推进,这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推进改革。

4.改革的统筹协调与改革攻坚。在利益主导的改革已形成一定气候的情况下,超脱利益的、比较高层次的改革统筹协调至关重要,并且越来越迫切。这种改革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目前发改委的协调能力。当然发改委的协调现在还相当重要,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改革攻坚阶段,需要尽快建立更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因此,要从改革全局角度来看更高层次的改革协调对改革攻坚的至关重要性。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