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改革攻坚和广东发展道路——再访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教授

2005-11-13 17:00

摘要:当前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之所以把今年称为改革攻坚年,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涉及方面增多,不单是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各个方面,连足球改革也提出来了;二是随着改革深入触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如打破垄断,就触及垄断部门的既得利益;三是改革已经不象以前那样可以使大家“全面受益”,如下岗职工、农民等群体没有得到利益者出现利益冲突。

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我国经济体制领域的理论创新见证者。今天仍以轻盈的步伐不断奔走于中国经济的热力地带,仍以敏捷的思维剖析中国经济体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屡次抵粤的高教授,也成了《广州日报》的常客,不仅每次都带来最新著作与读者共飨,还多次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共同探讨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把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疑难杂症”。

日前,再次来到广州的高教授单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近两个小时的侃侃而谈,从目前我国改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难题,到转型于服务型政府的要义;从效率与公平的博弈关系,到广东产业升级的调整思路……这位能够影响中国经济命脉走向的学者,和本报记者再次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记者:现在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而且所面临的攻坚难度和复杂性比任何时候都大,原因是什么?

高尚全:当前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之所以把今年称为改革攻坚年,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涉及方面增多,不单是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各个方面,连足球改革也提出来了;二是随着改革深入触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如打破垄断,就触及垄断部门的既得利益;三是改革已经不象以前那样可以使大家“全面受益”,如下岗职工、农民等群体没有得到利益者出现利益冲突。

总体来讲,改革进行到现在,广泛性扩展了,复杂性提高了。利益主体多元化,这就必然带来思想多元化,意见分歧也加大,取得共识的难度在提高,不象以前利益单一时,政府一声令下,就很快可以达到行动统一。

记者:面对目前所遇到的种种改革攻坚难度,您认为应该如何克服?

高尚全:目前改革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无法回避必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正处在加快发展时期,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凸现出来。目前我国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至今仍未发生根本转变,GDP的高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维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且我国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大,是日本的11倍、美国的8倍,印度的6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因此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力争使能源消耗每年减少20%。

记者: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现在“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这个不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高尚全:当前,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保和安全等领域。

我国对教育是重视的,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但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只有2.6%。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6%的比例,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公共医疗方面,医疗资源稀缺,看病贵,看病难一直就存在。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而农民人均一次性住院的费用为2236元。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成熟,有数字表明,我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另外一个是会保障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覆盖面还不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根很突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困难群体,如失地农民、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等。他们中很多人存在着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以及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等问题。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增加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大了社会风险程度。防范社会风险,应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拉美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

记者:“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不足持续下去,后果有哪些?

高尚全: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发达,财政收入不高,需要支出的地方却很多,在公共产品供应方面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发展私人产品,GDP上去快,政绩显示突出,而提供公共产品GDP上去慢,而且要花钱,因此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的结果,一是公共服务涨价,义务教育也要收不菲的费用,大学学费的涨幅更高,近几年,大学的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了2.3倍。近些年医药费用快速增长,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的增长幅度都在两位数以上。教育、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正在由消费热点变为多数家庭的沉重负担。第二个后果就是资源分配不平衡。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都在城市,教育投入也以城市为主。这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三是为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公共产品的供给一方面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看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也是对人的投资,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方面如果投入不足,不仅未来发展不利,还可能引起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危机。

记者:您还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解决“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高尚全:政府职能的本质,说到底是服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更加重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过去我国政府可以说是经济建设型政府,除了提供公共产品外,还有很多经济职能。为了适应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政府必须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供给上来,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要搞好两个服务。一是政府要为经济主体公平竞争创造环境,搞好服务。现在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不公竞争平造成的。市场经济要公平竞争,竞争出效益,同时政府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税收和财政转移制度,调节贫富之间的差距。二是为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老百姓的生存发展,要解决吃饭问题,要改善生活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要注意社会保障问题等等。

政府改革是关键

处理好政府企业关系

记者:在中共中央“十一五”建议中,把政府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这是为什么?

高尚全:我国的改革是按照先易后难来进行的。从当前改革实践看,金融改革、土地市场改革、国有大型企业都是改革的难点,其改革的滞后,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政府的改革不深化,其他领域的深化改革就很难进行。

其次,政府改革既联接社会改革,又联接政府体制改革,处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如果政府不改革,其他改革就很难进行。政府改革可以把各项改革推动起来。

记者: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改革当中,需要处理好的首要关系是什么?

高尚全:政府改革主要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细胞,处理不好细胞活力不够,就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956年我就提出企业要有自主权,因为那时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的权力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后来权力有所下放但还远远不够,还要转变政府职能,否则放权也没有用。

过去的争论也往往是围绕政府和企业展开的,比如在2000年对于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认识有分歧,有人认为这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有人认为这是改革本身造成的,两种不同的判断开出的药方也不同,如果是前者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如果是后者就要停止改革。当时我就讲了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第一是政府的“越位”,政府干了市场和企业应该干的事情,本来政府应该当裁判员,结果政府当了运动员;第二是“缺位”,政府本来有服务功能,但这往往没有利益,结果就缺位了;第三是“错位”,政府不应该是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老百姓。解决的办法是,要使“越位”的退下来,使“缺位”的赶上去,使“错位”的改过来。

记者:您认为政府职能的本质是什么?要想履行好政府的本质职能,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高尚全:政府的职能本质上是服务,不是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建立服务型的政府,有限的政府,法治的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可以概括为“解决一个矛盾、提供两种服务、创新三个理念”。一个矛盾是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阶段这个矛盾的突出反映是人民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公共产品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应当把政府的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提供公共产品方面,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政府的功能概括起来三句话,一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二是良好环境的创造者,三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没有效率不是市场经济

政府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记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最近受到了一些言论的挑战,有人提出应改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但是您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为什么呢?

高尚全:公平与效率这二者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从市场层面来讲,“公平优先”弄不好了就容易产生平均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似乎很公平,每个人每个月三两油、半斤肉,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效率优先会拉大差距,但市场经济如果不讲究效率就不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竞争,就要讲究和追求效率。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更加注重公平。首先应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现在老百姓意见最大的并不是有能力、智商高的人先富起来,而是那些因为不公平竞争而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例如有人拿了批文批块地,一夜之间即可暴富。这种不是依靠勤劳致富而是依靠权钱交易暴富就是不平等、不公平竞争。

政府要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使得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样去创造出效率,方可做到又能平等竞争又能创造效率。因此,这二者层次不同,不要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要使两者并重互动。

记者:公平的竞争需要政府去创造,具体来讲,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创造”呢?

高尚全:政府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是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广东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党的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有人认为应该用制度创新来确保自主创新,您对此有何看法?

高尚全:我国在出口方面多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虽然很大但是收益不高,出口7亿件衬衫才能换回1架飞机。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只是赚了加工费,因此自主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实力来讲很重要。

自主创新首先需要创造一个环境,如果制度不改、体制不改的话,自主创新就不能顺利进行。具体来讲,一是政府要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给创新主体以自主权,如果汽车改个零件还要有关部门的层层审批,这怎么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怎么能激励创新?二是要解决短期化与长期化的矛盾,目前干部的任期一般都比较短,容易造成他们只关注这几年的任期和取得的成就,这样就不利于科研这样需要大量投入较长时期才能见效的问题。此外对于企业家的任期也要重新认识,退休的年龄应与政府官员退休年龄有所区别。

记者: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广东也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压力,您对此是怎么看的?此外广东的产业结构如何进行合理调整呢?

高尚全:广东是以加工企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在诸如汽车、石化、电子、机电等制造业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现在面临的是如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问题,如何走上投入少、效益好、污染少的路子,结构调整也要围绕这方面展开。特别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广东在沿海有这个优势来更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如何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创造更多拥有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广东的重工业调整不是说不可逾越,而是说要怎么样提高效率,怎么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怎么样用信息化改造现有工业。不在于要不要,而在于路子要怎么走,切实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记者:在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中,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高尚全:首先是提高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认识,真正把它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其次是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第三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第四是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

记者: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越来越严重,但对许多人来说,这好象是很遥远的事情,如何激发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参与其中?

高尚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从每个人做起。人们总要用水吧,现在水价很便宜,所以很多人用水也很浪费。要建立一个机制,使人们越少用,越少花钱;用得越多,价格倍增。机关用水比百姓用水多几倍,就是因为浪费了没有人约束。现在北京的政府用水都要装水表,限制用水。

站在企业的层面,如果不节约资源,甚至使环境受到了污染,也应建立相应的约束和惩罚机制。自主创新要给予奖励,要建立一种激励和惩罚机制。

经济学家要保持独立性

不应为小利益集团左右

记者:最近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有不少对经济学家的批评,批评他们学术观点会受到背后所站利益集团的影响,您对此有何看法?经济学家如何担负自己的社会责任?

高尚全: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搞学术研究的,应该强调其独立性,要想到社会的责任,不是为某个利益集团服务的,而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为人民服务的。

经济学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保持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而不应为一个小的利益集团所左右。这样的经济学家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尊重。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