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迫切的问题是取得改革的共识
摘要:和谐两个字从字义来分析,“和”字,一边一个禾,另一边一个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字,一边一个言,另一边一个皆,就是人人有话讲。有饭吃就要解决民生问题,有话讲要解决民主政治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和民主政治问题都离不开改革。人生下来就长一张嘴巴,有了嘴巴就要吃饭,就要说话。所以人口问题是必须强调的中国基本国策。因此,不管改革也好,发展也好,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尽快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通过发展和改革达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化改革,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强大动力。我谈三点看法。
一、如何提高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和谐两个字从字义来分析,“和”字,一边一个禾,另一边一个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字,一边一个言,另一边一个皆,就是人人有话讲。有饭吃就要解决民生问题,有话讲要解决民主政治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和民主政治问题都离不开改革。人生下来就长一张嘴巴,有了嘴巴就要吃饭,就要说话。所以人口问题是必须强调的中国基本国策。因此,不管改革也好,发展也好,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尽快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通过发展和改革达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取得改革的共识
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情况下,要取得改革的共识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但不取得共识也不行。有了这样的共识才能够下最大的决心推进改革,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问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现在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分歧意见,有人以各种理由批判改革、否定改革,认为中国改革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当了八年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可以作为改革的见证人,我认为他们这样来否定中国改革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千万别上当,否则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因为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我跟中央主管领导同志反映过这个意见,他说,我们有邓小平理论,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加强了宏观调控,中国改革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代价是最小的。所以不能否定改革。
有人认为,还是计划经济的好,因为那个时候,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而且很少腐败。有人认为,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倾向,应该防右反左,批判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批判西化。各种意见都能够表达出来。这本身是改革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我们现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多样化的结果思想也是多样化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可能是一种声音,而是多种多样的声音,这本身就是进步的表现。但在各种分歧当中怎么下决心进行改革,怎么使前进中的问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不可能的,而且连干什么都不清楚了。所以当前迫切的问题是要取得改革的共识,尽管取得共识难度很大,但我觉得要取得改革共识。取得改革共识必须有三个底线:
1、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要坚持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具有计划经济基本特征,你要坚持那不又回到计划经济了嘛。我们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制度。
2、要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是否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当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复杂,要做客观的分析,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历史的经验已经很深刻了,现在老百姓都怕折腾,因为折腾就会没有饭吃,就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要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位,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作为出发点。只有三个坚持、三个底线,各种意见都应该集中到这三个坚持,这是取得共识的必要条件。这次中共中央的十一五建议实际上是改革的《建议》,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建议》。温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所以“十一五”建议把改革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我认为这种提法是有针对性的。这就为改革取得共识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三、为什么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关键
“十一五”《建议》指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今年2月25日国务院召开了专家、学者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我讲了六条意见,其中一条意见我建议把政府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时,温总理插话说,政府改革是关键。现在能不能说政府改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呢?政府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建设一个法治型、服务型的政府。怎么建立一个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呢?政府的职能归根到底是服务。所以我认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坚持“一、二、三”,一是要解决一个矛盾,二是要搞好两个服务,三是创新三个理念。
党和政府的工作应该围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反映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公共产品有两个特征,一个是非排他性的,第二是非竞争性的。但是我们长期以来,比较重视私人产品、竞争性的产品,招商引资也好,搞项目也好,都是围绕私人产品。为什么呢?因为私人产品能够使GDP增长快,再加上干部体制不合理,所以他就能够升官了。
公共产品为什么严重不足呢?
一个是GDP增长不明显,另外就是要花钱的,因此这个矛盾很突出。为什么要把教育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社会保障的问题、环境问题、公共信息的问题、安全的问题提到这么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呢?就是要为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所以政府的主要精力和主要财力应当集中到满足公共需求,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二是搞好两个服务。一是政府要为经济主体公平竞争创造环境搞好服务。现在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不公平造成的。市场经济要公平竞争,竞争出效益,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搞好这方面的服务。二是为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老百姓的生存发展,要解决吃饭问题,要改善生活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要注意社会保障问题等等。
三是创新三个理念。一个理念是企业和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投资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把纳税人的钱通过财政集中起来搞投入,另外国有银行把老百姓存的钱大部分用到了国有企业身上,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家财政三位一体的财政体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转变理念,主体不是政府,主体是企业和老百姓。第二个理念是“非禁即入”的理念,凡是法律不禁止的老百姓和企业都是可以进入的。这个理念营造了创新的空间。我们过去的理念企业和老百姓干什么事都要经过政府的审批,现在提倡自主创新,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的空间。现在在政府工作当中已重视了这个理念。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提出来“凡是法律不禁止的公共设施基础领域,非公有制经济都可以进入”。今年国务院36条又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包括竞争性的垄断行业也可以进入。凡是不禁止都可以干的理念,为创新提供了广大空间。第三个理念就是政府只能干法律规定的事情,这就是说“依法行政”,凡是法律不规定的事情,政府就不能干。这样政府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约束,不能再有随意性,另外政务公开,可以减少腐败。
建设服务型的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要解决一个矛盾,要搞好两个服务,要创新三个理念。政府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对这个问题要有深刻的认识。政府改革既联系到社会改革,又联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它处在中心的地位。从改革实践来看,我们有些改革滞后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都有滞后的问题。这个滞后问题跟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应该抓住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来推进全局深化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