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引擎
摘要:甘肃省平凉市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机遇,因地制宜,依托平凉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制定了“建设甘肃省重要的高效农业集中区”的目标,围绕组织实施肉牛、水果、干果、牧草“四个百万”工程,组建了735个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6万农户40多万人走上了小康路。
甘肃省平凉市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机遇,因地制宜,依托平凉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制定了“建设甘肃省重要的高效农业集中区”的目标,围绕组织实施肉牛、水果、干果、牧草“四个百万”工程,组建了735个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6万农户40多万人走上了小康路。
大力发展产业,推进互动提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平凉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产业化经营的促进作用,积极推进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注意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着力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吸纳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以土地使用权或产品入股,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并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实行二次或多次返利。由于龙头企业发挥了连接市场与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合作经济组织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160多户龙头企业与350多个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经济协作关系。
坚持自主发展,促进自我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只有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才能保护好、发挥好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平凉市一直坚持“农民为主体、自愿组建、进退自由”的原则,既尊重农户的家庭承包经营权,发挥家庭经营在劳动控制、剩余分配、激励与约束方面的独特优势,又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产销结合、风险弱化、利益均沾等方面的功能,引导它们通过有效服务、优惠价供给、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按股分红等方式,使会员从合作中得到实惠。
加强扶持引导,落实配套措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协调各职能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协调服务和支持力度,为全市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财政部门每年都拿出一部分支农资金,用于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一些县区采取政府扶持、龙头企业提留、合作经济组织自筹等形式,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了风险基金。农业技术部门把一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示范项目,优先安排在合作经济组织比较集中的乡村。税务部门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低税率政策,免征所得税或先征后返。此外,我们还把合作经济组织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计划,设立了“农民信息之家”,支持龙头企业和经销贩运大户用网络收集信息、交易产品。
强化利益联结,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农民长期受益是合作经济组织的生命力所在。近年来,平凉市引导合作组织以实现双赢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合同契约、农业订单和内部利益分配关系,通过建立“统一指导、相互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加强产销衔接,明确权利义务,逐步完善了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之结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共同体。此外,我们积极推动合作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引导合作组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明确了成员与组织、成员与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确保各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应有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强了合作组织的凝聚力。泾川县丁寨村充分利用生猪养殖合作经济组织和陇新牧业有限公司的优势,在宁夏、湖南和兰州、平凉等地设立销售窗口,形成了统一提供仔猪、饲料、技术、销售的服务体系,全村年生猪出栏3.6万头。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健全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在产业链条上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平凉市适应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打破地域、行政区划和产业界限,按照“支部+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在产业链条和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从而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组织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市在龙头企业建立党支部18个,园区党支部6个,合作经济组织党支部75个。这些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放在“找路子、教技术、找市场、搞服务”上,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
(作者:中共甘肃省平凉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