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十一•五”改革:形势、目标与主要任务

2005-07-04 22:47 中改院

摘要:“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五年。为了客观地判断我国改革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研究“十一•五”时期的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面向本院的网络专家学者进行了关于“十一•五”的改革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发出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现将调查问卷综合汇总,以供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考。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五年。为了客观地判断我国改革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研究“十一•五”时期的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面向本院的网络专家学者进行了关于“十一•五”的改革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发出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现将调查问卷综合汇总,以供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考。

一、“十一•五”时期改革的总体形势

1、今年上半年改革攻坚: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破题

中央把今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表明党和政府着力推进改革的明确态度,也表明经济发展和体制建设对加快改革的迫切要求。所谓攻坚,就要求2005年的改革应在一些关键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截至6月底,改革攻坚总体进展情况如何呢?调查数据显示:46.2%的专家学者认为取得一定进展;35.6%的专家学者认为改革攻坚尚未破题;另有18.3%的专家学者认为现在还不好判断,须进一步观察;没有人认为改革攻坚已取得很大进展。

2、“十一•五”时期改革:将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

“十一•五”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深化改革将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多数专家学者对“十一•五”时期改革将面临的阻力有清醒的认识,其中,50.5%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十一•五”时期改革将有很大的阻力;45.7%的专家学者认为将有一定的阻力;只有2.9%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十一•五”时期改革面临非常好的形势。

3、当前我国改革中存在的最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目前,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调查数据显示:85.6%的专家学者认为在当前我国改革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48.1%的专家学者认为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33.7%的专家学者认为是“三农问题”很难得到根本上的解决;29.8%的专家学者认为是金融风险问题凸显;26.0%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垄断行业改革滞后;认为是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和就业形势严峻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均为24.0%18.3%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滞后。

4、当前影响改革推进的主要因素: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当前,改革的每一步推进,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由于在经济增长与改革当中受益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分化开始凸现出来,改革的深刻性已超过了过去的改革,这也正是改革“攻坚性”之所在。调查数据显示:在当前影响改革推进的各种因素中,60.2%的专家学者认为既得利益者是主要因素;59.2%认为社会多元化带来的利益冲突是主要因素;38.8%的专家学者认为部门利益是主要因素;37.9%的专家学者认为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是主要因素;34.0%的专家学者认为信用缺失是主要因素;认为GDP政绩观、对改革的判断不到位和地方保护主义是主要因素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分别占24.3%20.4%10.7%

[page]

二、“十一•五”时期改革的重点

5、我国“十一•五”时期改革:应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目前,有些学者对改革形势做出“发展热,改革凉”的判断,质疑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改革过冷。那么,“十一•五”时期是否应该把改革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调查数据显示,关于这一关键问题的判断,专家学者们已达成高度共识,94.3%的专家学者认为应该把改革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持否定意见和回答说不清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均只有2.9%

6、着力推进改革:需要尽快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和机构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以重大利益关系调整为特点的攻坚阶段。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化,某些政府部门本身成了改革的对象。对此,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改革攻坚阶段需要尽快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和机构。调查数据显示,这一主张已得到了广泛支持。82.7%的专家学者认为着力推进改革需要尽快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和机构;持否定态度和回答不确定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分别只有11.5%5.8%

7、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十一•五”时期改革的重中之重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十一•五”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哪些领域改革?调查数据显示,对这一问题的判断,专家学者们已达成高度共识,96.1%的专家学者认为应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此外,42.7%的专家学者认为应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29.1%的专家学者认为应是金融体制改革;认为是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农村改革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均为24.3%21.3%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认为是垄断行业改革和完善要素市场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分别占17.5%15.5%;认为是财税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分别仅占12.6%3.9%

8、“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

调查数据显示,63.5%的专家学者认为“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应是转变政府职能,此外,认为是改革行政体制和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分别为19.8%10.4;认为是精简政府机构的专家学者只有2.1%

三、“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9、“十一•五”时期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为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政府管理体制在缩小政府规模、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和改变政府经济管理方式方面都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十一•五”时期改革的重点。调查数据显示:关于“十一•五”时期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3.5%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56.7%的专家学者认为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48.1%的专家学者人为是行政体制改革;44.2%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合理划分事权;认为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制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分别为25.0%21.2%15.4%

10、我国乡镇基层改革的主要方向:精简机构,把自治制度推进到乡镇一级

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机构改革的问题突显出来,46.6%的专家学者主张我国乡镇基层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精简机构,把自治制度推进到乡镇一级,进行彻底的政府治理结构改革;32.0%的专家学者主张撤消乡镇政府,将乡镇政府变成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还有16.5%的专家学者主张撤乡并镇。

[page]

11、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事业单位运行效率

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我国面临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大量事业单位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政府职能范围的混乱,财政负担加重;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分别附属于不同的政府机构,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为了克服公共事业领域的诸多弊端,必须加快推进公共事业单位的改革。调查数据显示,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目标选择上专家学者们还是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其中,59.6%的专家学者认为是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57.7%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与创新;51.9%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46.2%的专家学者认为是整顿公共服务领域的秩序;27.9%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认为是缓解社会失衡问题的压力和应对向国外开放公共服务领域的挑战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分别是13.5%7.7%

12、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有积极作用

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在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社会自治的发展有其现实基础,而且有可能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这一点已逐渐达成共识。调查数据显示:60.2%的专家学者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还有34.0%的专家学者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担心其发展会有消极的影响;仅有1人认为发展非政府组织的负面作用更大一些。

13、“十一•五”时期亟待加强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

改革开放以来,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有所扩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十一•五”时期迫切需要抓住关键,切实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亟待加强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76.9%的专家学者认为是社会保障;71.2%的专家学者认为是教育;55.8%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公共医疗卫生;31.7%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公共秩序和安全保障;22.3%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公共基础设施;20.2%的专家学者认为是就业服务;7.7%的专家学者认为是社会救济;认为是科技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的专家学者的比例均为2.9%

14、“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尚需做出更大努力

对于“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多数专家学者信心不足。调查数据显示:56.2%的专家学者回答不清楚;只有23.8%的专家学者认为“十一•五”时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另有20.0%的专家学者认为不会取得实质性突破。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