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着眼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本领

2005-05-15 10:36 求是

摘要:对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集中体现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上。山西省工商局在配合相关部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本部门的工作职能,更好地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市场主体。

对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集中体现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上。山西省工商局在配合相关部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本部门的工作职能,更好地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市场主体。

1.着眼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努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公平是有效竞争、充分竞争的保证。从我们山西的情况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市场主体已逐渐多元化,市场交易和竞争的规则也逐步确立起来。但是,影响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障碍仍然存在。只有破除妨碍公平竞争、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规定和做法,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领域和条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2003年年初,我们明确提出: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首先做到允许外国资本进入的领域,都应鼓励与支持民间资本优先进入,切实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形成民间资本、国有资本、外来资本相互融合、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准入条件上,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审核环节,简化办照程序,营造公平透明、快捷有序的准入环境,方便企业快速进入市场。

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努力促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市场竞争拒绝特权,垄断是竞争的大敌。我们积极推进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垄断行业深化政企、政事、政资分开的公司制改革,促进形成多元投资、适度竞争的格局。严厉查处垄断行业强制交易、限制竞争行为,努力消除城乡经济发展中不公平竞争的体制障碍,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和封锁,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2.着眼于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努力提高监管市场秩序的能力。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坚持整顿与规范同步,惩恶与扬善并举,治标与治本并重的方针,不断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

专项行动,严打违法。我们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违法犯罪分子予以严惩,使其付出沉重代价,不敢轻易以身试法。2003年,我们集中开展“查无照重拳出击”行动,“打假劣放心消费”行动,“查广告净化视听”行动;2004年,重点部署了“打商标侵权、保知识产权”行动,“打合同欺诈、保交易安全”行动,“打非法传销、保社会稳定”行动。这些行动有力地遏制了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现象的蔓延势头。

创新机制,长效监管。整顿秩序靠规范,执行规范靠机制。我们健全执法联动机制,有关部门、相关地区、所涉企业,加强协作,联手出击,整合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健全市场预警机制,时刻把握市场动态,及时掌控案源案情,加强跟踪监管,提高预警能力;健全快速执法机制,建立应急执法队伍,对突发事件或重大复杂案件,在第一时间组织执法力量,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第一时间有效控制局面,第一时间依法妥善处置;健全维权举报机制,在商场、超市、社区、乡镇、旅游景区设立投诉举报点,及时受理,及时查处,及时维权;健全商品质量监管机制,实行食品、药品等重要商品市场准入制度,前移监管关口,制定准入标准,完善监管办法,加强质量检测,确保消费安全。同时,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构筑起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自律作用,建立行业规范,约束行业行为。加强舆论监督,曝光违规行为,震慑不法分子。利用12315投诉举报网络,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赋予人民群众维护市场秩序、保护自身权益的更大知情权、举报权、参与权。

3.着眼于创造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努力提高推进信用建设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倡导诚实守信。建设“信用山西”,是山西省委、省政府适应形势,立足省情,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们组织起草并实施了《关于加快“信用山西”建设,努力创造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的意见》、《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方案。

工商牵头,部门联动,全力建设企业信用信息体系。政府及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信息不对称,根本的途径是建立内容准确完整的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和查寻方便快捷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信息体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是当务之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掌握着大量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我们牵头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动,共同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目前已具备了全省联网的基本条件。

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形成了社会信用惩戒机制。信用惩戒机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约束机制。它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靠法治和德治的合力、自律与他律的作用,共同惩戒失信行为,推动社会信用活动开展。我们加强企业信用信息记录、信用等级评价等信用监管制度建设,以企业登记静态信息和市场监管动态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对市场主体实行有区别政策的分类监管。及时公开信用信息,披露失信者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者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4.着眼于创造公正廉洁的执法环境,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公正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廉洁是公正执法的保障。只有做到公正廉洁,才能有效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坚持公正执法,落实执法责任。公正不仅体现在法律本身的公平正义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法律的实施中存公去私,依法执法。我们严格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需赔偿、违法要追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执法目标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对执法不作为和执法乱作为的行为严肃查处。同时,改革执法体制,对属于社会中介机构或行业管理协会的职能坚决予以剥离,合理界定上下级执法机关的执法事权和执法权限,科学调整省、市、县三级执法事权,执法重心下移,省局的工作重心放到宏观指导、监督检查、调查研究和制定政策上,促进了执法活动的规范化。

坚持廉洁执法,强化执法监督。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们专门成立了执法督察室,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对全系统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中设立“服务质量电子评价系统”,由前来办事者对工商人员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等级评价,评价结果直接由纪检监察部门掌握。在全国工商系统中率先完善并全面推行了首办责任制,从导办、首办、转办、督办四个环节上落实岗位责任,这一经验在全国工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作了专题介绍。

5.着眼于创造公开高效的办事环境,努力提高执法为民的服务能力。服务是执法者的天职。我们在执法中努力提高执法为民的服务能力。

坚持执法为民,牢记服务宗旨。我们坚持正确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强调市场监管和执法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第一要务”,把能否促进发展作为检验市场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摆正执法主体与市场主体的位置,强调充分尊重执法相对人的人格和权利,确立起两者之间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提供保护和接受保护的新型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树立行业新风,建设服务型机关,把服务融入具体的执法活动中,形成了“上级机关服务下级机关、机关工作服务基层工作和执法一线、执法一线和窗口单位服务人民群众、全部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新风尚。

坚持政务公开,实施阳光作业。我们把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和最易滋生腐败的执法和办事环节作为公开的重点,做到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期限,公开办事结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在山西省政府部门中第一个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实施办事提速,向社会做出郑重承诺,办事期限比法律规定的时限大为缩短。

(作者: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