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第一次进中央党校课堂
摘要:我的流水账式的日记1978年8月5日是这样记载的:“上午,听吴江讲课(给一、二部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中央党校第一次开课给学员讲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央党校第一期高中级干部读书班学制半年,在1978年4月30日举行结业典礼。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于5月10日...
我的流水账式的日记1978年8月5日是这样记载的:“上午,听吴江讲课(给一、二部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中央党校第一次开课给学员讲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中央党校第一期高中级干部读书班学制半年,在1978年4月30日举行结业典礼。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于5月10日在《理论动态》发表时,这一期学员已经结业离校了。
中央党校第二期高中级干部班学员在1978年6月30日举行开学大会(第一期理论宣传干部班学制为一年,还在继续学习)。这时,邓小平已于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尖锐批评了“两个凡是”,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在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支持指导下,《解放军报》于6月24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而有些人仍在坚持“两个凡是”的立场,还有不少人对这场讨论很不理解。这时,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正处在向前推进的重要时刻。
到中央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和理论宣传干部,对这场刚刚兴起的讨论十分关心,不少同志要求介绍这场争论的背景,希望说明这场争论的意义,有些人反映出一种心有余悸的心理。(见《中央党校校刊》第2期第158页)这些,也是广大领导干部和理论宣传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中央党校领导决定就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给学员开课,由吴江承担这个讲课任务。吴江作了认真准备,写了12000多字的讲稿,题为《关于当前的一场讨论》,讲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实践标准”是怎样提出来的,什么性质?
(二)强调实践标准,会不会减弱理论、思想、党的决议指示等等的指导作用?
(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
以上三个问题,归结起来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真理标准,一个是怎样看待毛泽东思想。前者是大家关心而又不大理解的问题,后者是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争论的焦点。吴江的讲稿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回答和解释。
关于实践标准,讲课稿说,实践标准不是几个秀才写文章写出来的,有深刻的背景。讲稿着重讲了为什么要提出实践标准,第一,为了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第二,为了分清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路线是非、理论是非、思想是非。第三,为了解决新问题,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
讲稿强调指出,“要弄清我们过去提出过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是否是真理,或者,要分清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路线是非、理论是非、思想是非,拿什么做标准呢?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客观的社会实践,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或其他任何主观的东西。”
讲稿进一步指出,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另立了几条检验真理的标准;权力标准,“谁有权,谁就有真理,权力的大小决定真理的多少”。语录标准,“碰到问题,念一条或几条语录,就证明真理在自己手里”。风标准,“以风为准,今天刮西风,就以西风为标准;明天刮东风,就以东风为标准”。还有以谁看过、说过的为标准。 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以上这几条标准很风行,排斥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只有推倒了这几条标准,实践标准才能牢固地树立起来。讲课稿中的这些内容,是很有针对性的。
还有些人认为,实践标准是个常识问题,因而轻蔑地看待这场讨论。针对这种情况,讲课稿指出,实践标准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是一个普通的真理。但是,“四人帮”在台上的时候,堂堂中国共产党内,上上下下,有多少人能够说出这个常识,能够坚持这个普通的真理?有多少人敢于凭事实讲话?这个常识问题早已成了严重问题,现在依然是一个严重问题。 关于怎样看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首先阐明,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检验理论,二者虽有联系,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然后着重讲了什么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明确指出,对书本上的理论,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照抄照搬,宣传什么“天才论”、“顶峰论”,把毛泽东思想神化、宗教化,“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表面上看,似乎忠于毛泽东思想,按毛泽东思想办事,实际上违反毛泽东思想的精神,一切按自己的意志办事。
讲课稿针对坚持“两个凡是”的人压制讨论的情况,进一步指出,现在有些人喜欢拿帽子压人,拿棍子打人,最厉害的一条棍子叫“砍旗帜”。讲课稿阐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不是贬低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而恰恰是继承毛主席的革命精神,捍卫毛泽东思想。
吴江在最后讲了各地讨论的进展情况,现在有的省级在报纸上公开表态,有的在内部进行认真讨论,涉及到许多重大问题。但有的地方的宣传部门还在压制下面的自发讨论,把实践标准问题划为禁区。现在这样干未免有些违背历史潮流。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压是压不住的,禁区迟早要被潮流冲破的。
胡耀邦审阅了讲稿。他写了评语: 总的来说,很好,很好。支持一切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作法。批注了一些意见,请酌。
耀邦的这段批语,既是对讲课稿的评价,也是表明他的立场和态度。在讲课稿结尾处,耀邦加写了一段: 党校同志,特别是理论班同志,一定要按毛主席的教导办事,靠科学吃饭。科学是老实的,不老实,总要吃大亏。 这是他对党校学员的期望和要求。
这一课,本来是要对所有班次学员讲的,理论宣传班的学员因去大寨大庆调查,所以先对一、二部学员讲。理论宣传班学员回校后,8月27日,对他们专讲了一次。
这篇讲课稿针对性强,说理透彻,意气风发,很有气势。学员听了这堂课后,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这些内容也必然会很快传到全国各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撰写《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一书时,曾对当年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和理论宣传干部做过调查,请他们讲当年学习和参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情况。有的同志说,在中央党校,听了几次报告,“其中,对我影响大的报告要数吴江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一堂课,过了十多年以后,听者竟还有比较深的印象!(摘自:《学习时报》 200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