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钟起煌:扎扎实实把功夫下在第一要务上

2004-11-29 11:12 人民网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推动人民政协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协党组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中的派出机构,在人民政协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理所当然地要把能否推动人民政协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能否促进人民政协不断提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能力,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推动人民政协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协党组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中的派出机构,在人民政协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理所当然地要把能否推动人民政协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能否促进人民政协不断提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能力,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人民政协提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要扎扎实实把功夫下在第一要务上。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立加快发展之论。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最根本的是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大局不分神,专心致志谋发展,尽心尽力促发展。政协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尽职”要尽在发展上,“帮忙”要帮在发展上,“切实”也要体现在促进发展上。政协不决策,也不行政,但可以发挥人才和智力的优势,通过意见和建议影响决策和决策的执行。江西目前还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唯有加快发展,才是兴赣的基础、富民的根本、崛起的保障。近几年,江西工业园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去年,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提出建议案,明确指出,全省工业园区建设最紧迫的问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使江西经济融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这“两洲一区”;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力促有更多的企业进园,早投产、早出效益;最重要的问题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最大的“瓶颈”制约是资金问题;最可能形成后遗症的是征地用地不规范的问题。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制定相关文件和配套措施时,充分吸纳了省政协的建议。今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就农民增收问题作出部署,江西省委也以一号文件形式提出落实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西是个农业主产省,促进农民增收显得更为紧迫。省政协常委会议决定把今年作为“为解决‘三农’问题献计献策年”,把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重点放在“三农”问题上,举全常委会之力,又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体现在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并动员全体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各市县政协积极为解决“三农”问题献计献策。年初省政协领导班子全部参加省委组织的深入农村宣讲一号文件精神的活动;年中用了两次常委会议分别专题协商农民增收问题和农村教育问题,各专委会的视察、调研,委员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重点都是有关“三农”问题;最近又组织委员就一号文件落实情况进行集中视察。政协服务中心、关注“三农”,在全省形成了浓厚的氛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大批履行职能的成果进入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二、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多做科学发展的文章。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在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上多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贯彻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结合江西的实际,我们近两年在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过程中,突出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文章。去年在关注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专门用了一次常委会专题协商农村卫生体制改革问题,特别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要坚持“农民自愿”和“大病统筹”两大原则,使一些试点单位边试边改,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我们在关注农民增收的同时,又用了一次常委会专题协商农村教育问题,针对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拉大、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村学校运转困难、农村职业教育举步维艰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案,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省委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指导方针,贯彻这一方针,我们组织了“科学利用森林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专题调研,组织了“寻访生态家园─百名中国记者江西行”采风活动,组织了对省内原始森林保护、河流排污及企业环保情况的视察和考察,力促江西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争取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牢记主题、发挥优势,多做营造发展环境的工作。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要求人民政协协助党和政府理顺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精心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新概念,也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思路,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落实和体现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谐必须团结,和谐必须民主。而团结和民主正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把这两大主题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部工作和过程,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扬,是人民政协的传统,也是人民政协的优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处于1000-4000美元这一阶段,是社会矛盾暴露最充分的时期,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再加上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拉大,更容易诱发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人民政协责无旁贷地要协助党和政府,多做释疑解惑、达成共识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工作。近几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举办情况通报会、报告会、政策和知识讲座等形式,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工作部署及时在政协传达、学习和讨论,以期达成共识,把党的主张变成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政协委员与本界别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同时通过界别渠道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我们在所有活动中采取的工作方式是发扬民主、协商讨论,实行求同存异的原则,提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平等真诚交流。实践证明,这种民主方式,有助于吸纳各民主党派的意见,使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同时发挥;有助于拓宽人民群众发表意见的渠道,做到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有助于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通过政协委员分别在各界别做群众的工作,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人民政协也因此增强了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密切执政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发挥了特殊的纽带和渠道作用。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