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迟福林:在宏观调控中加快改革

2004-10-20 16:28 中改院

摘要:改革,尤其是农村改革,对此次宏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推出的几项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粮食大幅增产、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这不仅为今年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而且也是明年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前不久,我院的专家到湖北省的四个县、区调研,了解到两个情况:一是原来20%左右的“抛荒地”的情况完全没有了。二是部分农村的“能人”成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骨干。这就说明,推进农村改革,不仅对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对农村稳定都有重大作用。

一、把加快改革,解决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作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1、改革,尤其是农村改革,对此次宏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推出的几项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粮食大幅增产、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这不仅为今年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而且也是明年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前不久,我院的专家到湖北省的四个县、区调研,了解到两个情况:一是原来20%左右的“抛荒地”的情况完全没有了。二是部分农村的“能人”成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骨干。这就说明,推进农村改革,不仅对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对农村稳定都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估计农村改革的重要性。今后一、两年,加快推进农村税制改革,给广大农民良好的预期,进一步理顺土地关系,真正落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农业就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样,就会对全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2、宏观调控的实质,是解决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今年头九个月的实践看,结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都明显地同体制问题相联系,都集中地反映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近两年,许多地方由于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导致的经济迅速升温,实质是一个体制性问题,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起作用。过去20多年的改革,我们在市场配置资源、经济主体形成的基础性改革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在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方面尚未有实质性突破。改革发展到今天,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弊多利少,由此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需要深化改革,尤其是加快政府改革。

3、通过经济增长来缓和、消化和解决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的矛盾和问题,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会加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的严重性。我认为,今后几年,经济的良好运行,取决于三个重要条件:一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要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下一步的宏观调控要加快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以宏观调控为契机,加快推进政府转型

前不久,我院在150名经济专家中进行改革问卷调查。从已收回的几十份问卷看,专家认为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政府改革应作为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专家们认为,在各项改革中,政府改革是关键。

1、政府转型已成为当前改革的中心和重点。无论是从这次宏观调控反映出的问题,还是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看;无论是从社会的底线,还是从政府的现状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很多,矛盾和风险也很大。长期以来,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逐步扩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公共服务又严重缺失。以此次宏观调控为契机,加快政府转型不仅必要,而且也很及时。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这里,我认为有四个问题很重要:

1)不能把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从国际经验看,今年,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位中有5个是北欧国家。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既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本质内容,也是提高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从我国的情况看,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迫切要求政府把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在继续加大经济性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明显地提高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比重。

2)要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在中央财政总支出中的总量与比例,特别是要逐年加大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比重。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在公益性投资方面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左右,1998年为11.94%2002年为15.99%。在竞争性行业投资每年约下降一个百分点, 2002年为36.7%1998年为40.54%。同时,要抓紧研究和界定中央与地方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财权、事权,为实行有效的转移支付和强化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和基础。

[page]

3)着手研究和设计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在此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改革、事业机构改革和发展社会民间组织。

4)要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将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各级政府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

3、当前,要从着眼于解决突出的经济社会矛盾出发,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建立和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就业工作体系,把扩大就业作为各级政府主要的职责之一。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严格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第二,制订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保证低收入群体能够获得最低标准的社会救济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第三,要研究如何解决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当前,最迫切的是需要解决好农村的义务教育和合作医疗体系的问题。第四,沿海以及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为农民工建立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4、以“管住政府”,放开和规范市场为目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这次宏观调控中反映出的问题看,虽然近两年大量削减了行政审批项目,但在相关因素的制约下,例如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影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应当认真检查各部门、各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同时,强化行政监察,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

5、当前,改革与多数人利益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议论。从现实出发,应明确确立“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

三、适应宏观调控和加快改革的要求,尽快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小组

1、新阶段的改革攻坚需要高层次的总体设计和综合协调。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当前的改革攻坚一是已进入到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的新阶段,二是要全面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说明新阶段的改革情况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建立改革的统筹协调机制十分重要。

2、我国2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进入重要时期的统筹协调十分重要。当前,在改革情况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需要在更高层次建立改革的决策和协调机制。因此,十分有必要成立由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并向国务院总理直接负责的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小组。

3、采取措施,支持和发挥有政府背景的、又不隶属于某个部门的独立研究机构在改革研究中的智库作用。

20041018完稿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