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生态文明 生态总论

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2004-10-18 16:55 中国水运

摘要:长江航运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长江黄金水道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就长江流域而言,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干流区域发达但是支流区域相对落后,下游发达而上游相对落后。现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经形成,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我国也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在新形势下,作为横跨东中西三地的大动脉,长江水运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将进一步凸现。如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发展长江流域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长江航运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长江黄金水道多年来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就长江流域而言,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干流区域发达但是支流区域相对落后,下游发达而上游相对落后。现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已经形成,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我国也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在新形势下,作为横跨东中西三地的大动脉,长江水运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将进一步凸现。如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发展长江流域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一、正确认识长江航运的优势

要正确认识长江航运的优势,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过去一段时间,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陆上交通,对内河航运投资较少。但是,在重视和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的同时,应该看到长江航运的优势。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投资省、环境污染小的优点,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运量来看,目前长江水系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占流域货物周转总量的30%以上;长江沿线的石化、冶金、能源、机械等大型企业的原材料运输80%是由水路运输来完成的。有人可能会认为水运是一种过时的运输方式,这就大错特错了。即使是美国、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没有抛弃水运这古老的运输方式,例如比长江通航里程短280公里的密西西比河目前的年货运量为十亿吨,全长仅有1320公里的莱茵河目前的年运量超过二亿吨,与长江流域河运量不相上下,“黄金水道”几乎在白白地流淌。这说明我们过去的发展思路出现了问题,我们尚未充分发掘黄金水道的潜力。

二、长江航运发展面临的困难

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是联系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先进地区与后进地区的大动脉,战略地位如此重要,为什么过去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公路、铁路、空运发展很快,沿江公路铁路网四通八达,并且速度快,密度大,在速度、效率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水运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二是航道差。长期以来长江未经过系统整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天然河道的状态,通航能力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枯水断航”、“洪水禁航”,给航运带来了不确定性。支流状况也是如此。这样很难形成规范统一的干支航道网,使得主流的辐射作用大大减弱。而国外在河道治理方面做得很好,如美国历史上多次在密西西比河上兴修水利,连通五大湖,为其航运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明尼阿波利斯和圣路易斯之间的河段已建有29座船闸和大坝,使河水保持在理想的通航水深,不受枯水期,洪水期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另外,密西西比河沿途的航运系统还非常注重相互合作,如最南端的新奥尔良港口同伊利诺伊州港口之间签署了合作协议,承诺两港口互相协调,以保证航运通畅。

三是专业化程度低。港口结构不合理,小吨位泊位多,大型泊位少,大型、高效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和滚装码头短缺;绝大部分运营企业规模过小,船舶船型杂乱,专业化、标准化程度差,平均吨位小、运距短,经营管理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效益低。船舶平均吨位小、运距短是造成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泊位和船闸通过能力低,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航运秩序混乱,受利益驱动,很多个人或者联营的小型劣质船舶下水,扰乱了正常的航运秩序,并且事故不断。

三、发展长江航运的新思路

1)注重规划。

凡事预则立。现在提出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这是一个大工程,要积极开展长江航运规划的研究工作,彻底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另外,要加大国家对工业布局宏观控制的力度。对石油、化工、钢铁、电力等需要大量原材料并产生大量成品的企业的选址,国家在审批、规划时应鼓励沿江建设,并通过运价、运网布局合理分配货源,鼓励采用长江航运,促进长江航运的繁荣。

尤其要注意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整治长江这样大的工程,对生态肯定会造成影响。一定要把影响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之内。

2)加大投资,整治河道

水路要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成网。三峡蓄水已经为支流航运、干支直达做好了准备。长江航道网已成雏形。但还存在若干瓶颈。

目前上中下游航道建设水平不同,建设目标也应符合实际。下游尤其是南京以下航道建设要立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尽快实现5万吨级海轮到达南京的规划目标。上游航道建设要围绕西部大开发这个中心,抓住三峡成库蓄水的机遇,以根本解决三峡库尾航道及上游航道通航为目标。中游航道要重点解决卡口河段,确保中游航道畅通。

3)树立现代物流观念

长江港口物流发展缓慢,不少港口对现代物流理念认识不深,还没有发展现代物流的迫切要求。改变观念是首要问题。长江干线其他港口在其所在的省市都是举足轻重的,也应向港口物流中心发展,因为确保港口物流顺畅有效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港口效率,降低港口营运成本,改善服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针对长江港口结构存在的问题,应规划建设大型、高效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和滚装码头。对现有码头进行技术改造投入少,见效快,也应加以促进和鼓励。

长江干流船舶大型化才能发挥规模经济,船舶标准化才能提高长江货运平均运距、体现船舶的距离经济。长江干流船舶发展应坚持大型化、标准化原则,在广泛调研现有船型运营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及长江航运发展规划、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出台长江干流船舶标准,并采取措施贯彻该标准。

4)培育长江航运市场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必须培育完善长江航运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履行行业引导和服务职能。行业引导是政府服务于市场主体的重要内容。行业管理的根本在于为市场主体服务。我们要转变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其次,积极培育和有效监管航运市场。我们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和推行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进产权多元化,精心培育长江航运市场主体。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制定行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行为,同等对待所有市场主体,保护合法经营,依法打击各种扰乱市场行为。

振兴长江航运,支持保障系统不容忽视,必须加强长江航运行业管理、培育长江航运市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提高长江海事、公安、通信导航装备水平,完善长江船岸通信设施和长江航运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程度,确保长江航运安全畅通、秩序稳定。

四、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建设港口、河道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平台。目的是为了发展。长江流域目前发展情况是下游好于中游,中游好于上游。不同流域的发展差异较大,但各地都不能孤立的发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尽早突破行政区划形成的区域分割。特别是沿江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游的合作。只有稳步培育、发展地域优势产业,并逐步实现区域内规模经济的整合,才有望达成区域内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当前应该重视制度设计、体制创新和政策配套的工作。要有一个高于省级的管理部门,组织地方政府制定统一的综合开发规划,对一些事关总体战略发展方向和跨省市重大基础设施以及重点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各有关省、市政府要加强对规划的衔接和强有力的协调领导,以保证综合开发的有效实施。这里要重视地方主义、大而全思想造成的恶性竞争现象。

区域经济合作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布局;政府要鼓励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联合协作。区域之间,除了竞争之外还应注重联合协作。现在区域联合有着明显的行政色彩,阻碍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鼓励长江沿江开发走开放型的道路,积极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联合,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加大各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度。二是通过加强地区经济合作与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通过共创良好发展环境,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合作内容上,主要是构建区域大交通、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相互融通的区域经济功能与服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等。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是大自然赐给中华民族的黄金水道。我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化优势为胜势,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可靠的航运保障!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