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合作与宝安经济社会的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配置,要素的流动淡化了国界,行政区划。日本的候鸟经济是什么意思,就是哪里生产最有利他就到哪里生产,哪里销售最有利就他就到到哪里销售。这说明资源配置已经越过了国界,从全球方面来考虑问题,这一点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2004年7月9日高尚全在“宝安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配置,要素的流动淡化了国界,行政区划。日本的候鸟经济是什么意思,就是哪里生产最有利他就到哪里生产,哪里销售最有利就他就到到哪里销售。这说明资源配置已经越过了国界,从全球方面来考虑问题,这一点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一种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两者是并存的,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催生剂。全球化怎么起步,有个成本问题,有个半径问题,所以在邻近国家、邻近地区先起步,先发展,这样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比如,国内泛珠三角,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全球化先行的步骤。
三、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90年代以前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目前的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对全球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有几个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根据WTO的统计,截至2003年10月,区域贸易协定已达到285项,其中,超过一半是在WTO时代完成的,也就是1995年以后完成的。这些组织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内容也不相同。在众多区域经济组织中,最大的有三个:一个是欧盟,一个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另一个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们拥有世界4/5的GDP和4/5以上的国际贸易总量。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多边贸易体制涉及国家太多,较难达成一致的协议;而地理相近、经济发展类似的国家往往能够在双边或多边谈判中达成一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把区域贸易协定作为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起点;为了不被排斥在国际经济合作之外,尚未加入区域贸易协定之外的国家要么加入已有的区域贸易协定,要么创建新的区域贸易协定,这种趋势必然在发展。
四、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带来非经济收益。由于区域贸易协定把成员国经济客观上融为一体,各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安全、外交领域的共同利益必然会增加。同时,区域贸易协定通常能够提供区域内的公共产品,如环境保护、共同资源开发、打击跨境犯罪等。第二个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导。上个世纪70年代第一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浪潮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90年代以来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迅速发展,而许多早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贸易协定有的已经名存实亡,有的甚至解体。导致这种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们对成员国的收益有不同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更有助于成员国的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第三个特点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没有消除竞争和成员国内部的矛盾。不同组织之间的竞争背后体现了国家之间的竞争。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双方所依托的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当1986年欧共体决定在1992年与欧洲自由贸易区合并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时,美国随即与加拿大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当欧盟1992年签署《欧洲统一法》时,美、加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扩展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在积极开展“东扩”的同时,美国也在致力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同时,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内部,各成员国也有竞争和利益冲突。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这使得各国失去了对本国经济的部分控制能力。1994年墨西哥经济性赤字扩大,实行高利率政策,结果导致墨西哥比索暴跌。为此,美国付出了很大代价。另外,各成员国的实力差别较大,目标不同,文化差异等等都会造成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比如亚太经合组织中18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的目标各不相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贸易、资本自由化为首要目标,而日本、韩国等则更注重地区经济合作。在亚太经合组织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差别很大。第四个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比较严重。当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三个: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们拥有世界4/5的GDP和4/5以上的国际贸易。三个组织内部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也很大,如北美的美国和墨西哥。同时,不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规模和实力也相差很大。第五个特点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影响到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二战后,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大国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三大经济圈的形成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前,即60年代、70年代以前,美国经济地位处于上升时期。随着欧共体的发展,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下降,西欧、日本主要国家经济实力则稳步上升。区域经济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地区间的对抗竞争。
五、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宝安经济社会?我认为,宝安要跳出宝安来发展,积极参与到泛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中去。深圳应该这样做,宝安也应该这样做,这是很正确的。在珠江三角洲“9+2”的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所以我们要跳出宝安来发展。因为宝安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只有跳出来发展。如深圳的水务集团到全国各地寻找市场和合作对象来发展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宝安的企业和经济发展不要局限在宝安,要跳出宝安,到珠江三角洲和全国去发展。我们不要怕资本外流,资本流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是不可能。上次我对温州的发展战略提出,温州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跳出温州来发展温州,因为受到资源等种种的限制,只能跳出温州来发展温州,所以不要怕资本外流。
六、处理好城市化后的新矛盾
城市化对解决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区域化可以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和提高,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反过来促进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宝安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走在全国的前列。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大的变革,一是从农村变为城市,二是从农民变为居民。这两大转变是大的变化,涉及到农民身份的变化,利益结构的变化,收入结构的变化,城乡结构的变化,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会产生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如何来认识这个变化,处理新的矛盾,是我们应当十分重视的问题。我前天考察了一些企业和农村,与原来乡镇干部开了座谈会,他们认为城市化有好处,但是现在还没有兑现,将来退休后会比较明显。他们想的问题多,担心也很多,怕失去土地,怕增加负担,我们要认真对待新的情况和矛盾,了解原来农民的一些想法,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又如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宝安主要是“三来一补”企业,厂房盖了以后要出租,实际是城市的房地产,这样的结构不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这个结构怎样调整,也是面临的问题。在比如说,农村变为城市后怎样规划好,如何与城市化相协调是一个新的问题。另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后,怎样处理好、维护好农民的利益,也是农民很关心的问题。农村城市化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土地国有化以后,还有很多新的问题,一是合理的补偿问题,而是变为国有土地后,怎样用好的问题。这种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另外,城市化后,政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不是简单的发文件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做好细致的工作,而且要依法行政。跟原来的土地,比如说与农村承包制怎么衔接的问题,这都需要认真考虑。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可能讲的不对,仅供参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