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实施方案
摘要: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方案要点》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以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完善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职业培训有机结合机制,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地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将我市劳动力市场建成符合城乡统筹就业的机制灵活、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一、指导思想
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方案要点》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以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完善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职业培训有机结合机制,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地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将我市劳动力市场建成符合城乡统筹就业的机制灵活、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二、工作目标
2003—2005年力争实现下列目标:
(一)建成连接市、县(区)和街道社区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初步实现运行规范,覆盖面广,制度健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二)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成以公共职业介绍为主体,非公共职业介绍为补充的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失业保险、工资指导价位等工作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服务网络;建立就业援助制度,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即时援助服务,使其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初步建立统一规范,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制度,形成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秩序。
(四)建成一支作风优良,求真务实,遵章守法的公共职业介绍服务队伍,造就就业市场的知名品牌,树立有口皆碑的公共就业服务窗口。
三、具体任务和做法
(一)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1、根据我市促进就业和将失业率控制在3.5%的目标,针对男45,女40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办专门的服务窗口,设立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职业培训和政策咨询等服务项目,建立即时援助服务制度,做到服务项目落实,人员和责任落实,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就业。
2、建立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专项资金。再就业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并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建立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成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使再就业资金有较高的使用率。
3、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实行统筹管理,做到人员编制和经费落实,实行统一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统一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按工作实绩拨付专项费用和实行工作实绩与人员工资挂钩制度;制定全市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计划,半年检查讦估一次实施情况,使公共就业服务计划得到全面落实,满足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对象需要。
4、制定政府开发和购买公益岗位的办法和措施,优先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对下岗职工中的40、45就业困难人员,要逐个排列名单,实行专人帮扶,上门服务制度,促进其再就业;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对愿意接受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的下岗失业人员,应在16天之内安置就业。
(二)建立基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5、在就业任务重的乡镇和偏远厂矿建立劳动就业服务站,承担本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及流动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配备专职人员,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及办公服务场所;基层就业服务组织做到职责分明,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对辖区内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
6、在社区聘用专人负贵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建立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管理的基本情况台帐,逐步形成功能完善,运作规范,服务高效,方便群众的公共服务网络。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业服务功能
7、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专门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窗口,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招聘洽谈、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档案托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以及为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办理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险代办手续等“一站式”服务;并实行“首问负责制”,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page]8、初步建立起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制定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发展计划,鼓励发展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职业培训、就业信患服务等社会化就业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我市各类就业服务组织作用,促进再就业。
9、拓展服务项目,增强服务功能。按照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大、技能单一的特点,组织实施从事杜区家政服务培训和社区就业计划,大力推广钟点工、家庭保姆、临时工、阶段性就业等灵活的就业方式;开展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帮助指导他们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及相关手续;开展城镇个体经营者、自由工作者、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档案托管和养老保险接续工作。
10、在全市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展应用IS09000标准,组织开展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活动月活动,把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办成社会信誉商、人民群众信得过、满意程度商的服务窗口。
(四)强化网络建设,大力收集职业供求信息,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11、建立用人单位空岗报告制度,完善企业用人申报、空岗报告和信息统一发布制度。市中心市场每天拥有空缺岗位不得少于100个;县、区职业介绍所(站)每天拥有空缺岗位不得少于60个,以供求职者选择。
12、建立一支专(兼)职信息员队伍。市中心市场专(兼)职信息员20人,县、区市场专职信患员10人,兼职信息员若于人。对专(兼)职信患员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推行信息员资格制度,量化工作目标,辅之以奖惩。
13、建立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在市、县(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联网的基础上,逐步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联网;逐步建立互联网站,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最终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链接。
14、健全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建立统一发布职业供求信息、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并实现综合月报上报;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实现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信息共享。
(五)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逐步建立信用体系。
15、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社会保险登记有机结合机制,井制定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的工作流程,加强对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管理。
16、建立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信用体系,严把信息质量关,不得让虚假信息进入劳动力市场,不得有就业歧视内容;每年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和行为;建立健全职业中介机构运行规则,开展无虚假信息、争创文明职业中介活动,保持劳动力市场良好秩序。
17、通过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我市需要的城乡统筹就业办法措施,逐步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不利因素,争取到幼既年底建成城乡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六)建立公共职业介绍与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劳动工资工作的紧密结合机制。
18、全面落实《失业保险条例》,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依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建立个人缴费记录,落实财务会计和统计制度;加强基金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对符合条件的,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确保失业员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请发放、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相互衔接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用好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充分发挥促进再就业的作用;合理布局经办网点,逐步向街道、社区延伸,为失业人员提供商效优质服务。
19、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对职业培训的信息引导和服务作用,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增加上资价位发布的信息量,提高信息质量,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20、加强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每年对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工作人员普遍进行一次相关政策和操作技能轮训,职业介绍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完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考评办法,形成合理的职业等级结构;采取灵活的用人、考核办法,建立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 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四、时间步骤
实现上述目标和工作任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10月--12月主要搞好调查、制定方案、人员培训等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03年元月--2005年6月为组织实施阶段。逐项逐条落实实施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2005年7月一12月为总结坪估阶段,并做好上级部门检查验收工作。
五、保障措旆
l、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铜川市劳动力市场“三化”领导建设小组,市政府冯新柱副市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忠厚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主任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俊侨,成员有培训就业科长、职介中心主任和各县区劳动局长。
2、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
为加快铜川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把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另一方面也需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三化”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3、加强督促落实,确保规划方案落到实处,按期完成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