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实施方案
摘要: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失业保障制度,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积极促进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失业保障制度,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积极促进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工作目标
(—)建立起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工资指导价位等,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服务网络,建立促进困难群体人员就业的即时援助制度,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形成制度健全、运行规范、覆盖面广、联接到街道社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初步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
(三)市、县区的劳动力交流大厅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品位、有固定的场所、达到一定的面积而且有较好的工作环境。
(四)强化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劳动市场秩序。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根据我市失业率的目标及困难群体的状况、确立服务的重点和对象。提供免费培训,确保政府就业资金的到位,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完善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成果的制度。就业服务机构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职能、并要做到五个统一,统一服务项目、标准、统一工作流程、规范、统一经费使用办法、统一服务项目的实施、统一就业困难对象得到规范服务。
(二)完善就业服务功能
建立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档案托管、办理就业手续、保险手续等“一站”式的服务设施,为失业人员提供个方位的服务。要充分发挥各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千方百计给失业人员就业提供方便条件,要扩宽服务功能,开展有特色的服务措施,运用新的服务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指导,提高就业服务实效。要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制度开展文明窗口竞赛,使用文明用语,使公益职业介绍机构成为下岗职工信得过满意度高的单位。
(三)把就业服务机构延伸到街道、乡镇
要巩固街道、乡镇的劳动保障机构。并担当起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劳动力资源的管理任务。每个乡镇,街道要有1—2名专职人员,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和办公场所,要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功能完善、运作规范、服务高效、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服务网络。
(四)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建立专职的信息人员队伍。加大信息的收集力度,要掌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用工的需求情况,掌握劳动力资源的各种情况,要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有效性。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库数据,实现令地区、市、县、区、街的联网。要完善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电子屏幕的作用,扩大信息的覆盖面,每年进行—次空岗情况,技术工种情况的调查,实现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信息共享。
(五)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管理
建立起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的工作流程。探索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清理整顿,打击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开展无虚假信息、争创文明职业中介活动,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各种障碍,建立统一规范、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六)、加强公共职业介绍队伍建设
按照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每年对县(市)区以上的公共职业介绍人员进行一次相关政策,操作技能、业务知识的培训、就业服务人员要全部持证上岗,完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合理的职业等级结构,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