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实施方案
摘要: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方案要点》为依据,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以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水平,把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就业机制,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一、指导思想
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方案要点》为依据,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以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水平,把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就业机制,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起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工资指导价位等工作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服务网络,建立促进困难群体人员就业的即时援助制度,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形成制度健全、运行规范,覆盖面广,联接到街道社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初步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
(三)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制度,劳动力市场秩序良好。
(四)劳动力市场建设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市、松山区、红山区、元宝山区市场已达到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2003年宁城、敖汉,喀旗职介机构要达到“三化”标准。2004、2005年阿旗、左旗、右旗、林西,克旗。翁旗职介机构力争达到“三化”标准。
(五)劳动力市场建设以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为目标,建立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成为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载体,全市职业介绍网络以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并向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劳务基地)职业介绍延伸,形成区域性的网络构架,切实发挥职业介绍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屯头作用,使职业介绍工作与失业保险,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社区服务等就业服务工作有机结合,并向社区及乡镇延伸,健全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失业保险、职业培训的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网络。
三、具体目标
(1)劳动力市场建设,在形成以市劳动力市场为龙头,以区、县劳动力市场为主体的同时,实现街、乡(镇)劳动服务所(站)就业服务微机化管理,形成多层次、多渠道,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网络,市中心市场引进民办职介机构,构成有形的市场超市、为了全面实现我市劳动力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是将民办职介机构全部引进市场。
(2)乡(镇)劳服站,将宁城,林西、翁旗、阿旗四个地区列为乡(镇)劳服站培训重点地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前进行培训。
(3)建家政服务中心对社区就业实体下岗职工,失业职工进行就业指导,技术培训开展社区服务项目
(4)对社区就业实体进行扶持
(5)再就业基地:建立十几个再就业基地(如生产型再就业基地、种养殖业再就业基地)
四、工作任务及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赤峰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赤峰市将成立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分管局长牵头的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工作小组,负责对试点工作的具体协调和指导。旗县区也建立相应的“三化”建设试点工作小组。
2、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每年根据本地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的目标以及本地就业困难群体的状况,确定公共就业服务的任务和重点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设立公共就业服务项目,通过实行工资性补贴,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等方式,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就业。
公共就业服务实行统筹管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职能,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问题,统一制定公共就业服务计划,统一设立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并确定服务标准:统一公共就业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统—确定与服务绩效挂钩的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统一评估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得到统一规范的服务。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强赤峰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进程。
3、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承担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及流动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职责、配备专门人员,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及办公服务场所;基层就业服务组织的职责分工明确,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完善,对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
4、完善就业服务功能。
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设专门窗口,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招聘洽谈,培训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档案托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以及为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办理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险手续等“一站式”服务。
制定鼓励发展各类非盈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和盈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各种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劳动保障事务代理、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职业培训等社会化就业服务组织的措施。
应用IS09000标准,组织开展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管理活动,完善各类就业服务组织管理和服务制度;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信得过,满意度高的服务窗口。
5、以信息网络为纽带,搞好劳动力市场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的衔接。
注重机构建设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立职业介绍发展战略,在狠抓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大对职业介绍整体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力度,建立起全市纵横交错,整体联动,立体服务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收集手段,每年进行一次企业空岗情况调查,采取多种形式采集信息完善信息公开发布系统,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
6、加强失业保险基础管理和基层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失业登记、失业保险申领发放、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相互衔接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实现计算机管理,建立信息网络与就业服务网络联结用好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充分发挥促进再就业的作用合理布局经办网点,逐步向街道、社区延伸,为失业人员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7、开展对就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对从事职业介绍工作人员除了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培训外,还要针对实际进行职业指导,计算机操作,服务意识和有关业务的培训,对旗县区劳动力市场和城区街道劳动服务站、乡(镇)劳服站工作人员也要开展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8、加大市场监控力度,充分发挥劳动、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市场监管作用,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职业中介行为,对不规范的用人、求职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9、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国内交流活动,学习新经验,充填新知识,不断完善提高服务技能,实行目标管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督促落实,确保规划方案落到实处,按期完成试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