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总体改革 改革综合

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2004-04-15 10:33 中国企业报

摘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国民经济增长、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看到优势的同时,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转型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3.7%,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60%—80%的比例相差甚远。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口的28.6%,远低于印度的55%和美国的81%。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等基础性产业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新兴产业发育不足。

  二是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高度趋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三是所有制结构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仍需加强,不同地区所有制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四是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一致等发展中的老问题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仍然是我国未来产业政策的重点。

  五是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集中在纺织、轻工及家电等部分新兴制造业;对资金技术要求较高的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总体上缺乏必要的集中度和规模,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冶金、建材、化学纤维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在技术水平、产品多样性与品质等方面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国内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化工医药行业也面临挑战,高新技术制造领域多数尚未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国民经济增长、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此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对非公经济权益保护的力度,使之与其他经济成分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不断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的范围和实现形式。国有经济要更多地通过股份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实现。积极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改组改造。

  二是,继续贯彻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指导方针,加快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调整。从完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入手,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功能和改革定位,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促进存量资本的流动重组。多渠道引入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有步骤、分层次地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快国有企业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创造条件,使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公平竞争,灵活进出,优胜劣汰,国家不采取特殊的保护政策。

  三是,打破行政性分割和地区封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为市场化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创造条件。进一步放松市场进入管制,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消除产业、企业和人员的退出障碍,保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重组,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四是,明确推进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构建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004年4月15日中国企业报)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