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先锋韩耀先
摘要:一个小人物的工作,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让成千上万的人丢了饭碗,他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咒骂围攻,他听了多年的哭声……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却是为了大众的长久利益中国革命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个小人物韩耀先的37件文件手稿、调查报告和笔记本,因为他起草了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
大山
一个小人物的工作,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让成千上万的人丢了饭碗,他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咒骂围攻,他听了多年的哭声……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却是为了大众的长久利益中国革命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个小人物韩耀先的37件文件手稿、调查报告和笔记本,因为他起草了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
韩耀先主持了中国第一家破产企业的整个破产工作,一时间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新闻人物。
从1986年至今,韩耀先一直在做企业破产工作,17年间他亲自为128家企业“送葬”,人们都称他为“送葬队长”。
199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20年 20人》大型专题节目,将对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有影响的20人的故事搬上荧屏。韩耀先与鲁平、李宁、吴敬琏、解海龙、王选等人共同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
今年64岁的韩耀先仍未退休,现任沈阳市政府经贸委副主任,实职仍是破产企业处理办公室的主任。他说17年的“送葬”工作,苦辣酸甜,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工厂门口挂的那个花圈
1984年8月,时任沈阳市市长的李长春同志交给市政府计划委员会集体经济办公室一个任务:调查一下严重亏损负债企业的现状,搞一个企业倒闭的规定。
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韩耀先的头上。
韩耀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查阅了大量国外的资料,又进京向专家请教,最后《沈阳市关于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破产倒闭试行规定》获得通过并开始实施。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等3家企业被黄牌警告一年。一年后,另两家企业整改成功,而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进入了破产程序。韩耀先比拼命工作更苦的工作开始了,那就是面对破产企业的干部和工人。
1986年8月3日,这一天发生在沈阳市的一件事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中国第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破产了。可韩耀先已是几夜未眠了。他的家人亲友不同意他搞企业破产:从来没听说过社会主义的企业会破产,你这是搞资本主义!你是千古罪人,再有运动,你一定会被整死!你出这个头,冒这个险,不值!你还是共产党员呢,把国家的企业搞破产,你是败家仔……面对这一切,韩耀先倒是出奇的冷静:“我是共产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当然要以党的利益为重。正因为这样,我才搞破产。我调查了那么多的亏损企业,它们像僵尸一样躺在大路上,社会主义建设会高速吗?只有把僵死企业送进坟墓,有生命的企业才能快速发展。我是党员,这么做是为党负责任。为此,我个人的得与失还重要吗?”
1986年8月4日早晨,韩耀先陪同一位新华社记者赶到了已经破产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他们是隐瞒身份来的。刚到厂门口,只见工厂大门口两侧的柱子上,高高地挂着个花圈,花圈下聚了许多人。大部分人在徘徊,他们眼里流着泪水,神情木然。一部分人站在打了封条的工厂门口大骂:社会主义还破产,这不是资本主义复辟吗?让我们自寻职业,这不是要把我们饿死吗?听说是个姓韩的搞的破产,他养的儿子一定没屁眼儿,他一定不得好死!
脑瘫青年成特殊债务
新华造纸厂这个有几千名职工的国有企业破产难度是最大的。
那是1996年5月,韩耀先正在新华造纸厂主持召开破产工作会议,当时的难点在资产分配上而不在人员安排上。因为那时的职工对破产已经有了很强的心理承受力了,许多职工认为企业破产比半死不活强。会议进行一半,工厂院内一片嘈杂声。有人进来报告:医院把人送来了。
韩耀先出门一看,院中央一个大木笼子,笼子里一个人蹲在里边。
经过了解,韩耀先了解了事情的真相:20年前,一位工人拣了个男孩儿回家扶养,却发现孩子是脑瘫。工人夫妇在大家的帮助下精心照顾这个孩子,可谓吃尽了苦头。后来,工厂领导决定用公款送这个脑瘫的孩子进医院治疗,得到全厂职工的一致拥护。这个脑瘫孩子在医院里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照顾。工厂的领导在更换,可给脑瘫男孩儿支付医疗费却是大家的共识。
后来,脑瘫男孩儿的养父母调到边疆工作,那对工人夫妇的工友们承担起照顾脑瘫男孩的重任。
现在,工厂要破产了,医院就把这个脑瘫青年(脑瘫男孩已长到20多岁了)送到工厂院里了。医院说他们无力承担脑瘫青年的医疗费。
韩耀先通过大量的调查工作发现,脑瘫青年的命运牵动了全厂职工的心,处理不好会影响许多工作的展开。同时,韩耀先个人也认为出于人道主义也应该给脑瘫青年支付医疗费。
韩耀先开始找每个债权人谈话,给每个人讲那对工人夫妇照顾脑瘫男孩的感人故事,讲工友们接过接力棒照顾脑瘫青年的感人故事。韩耀先讲得非常细致,许多细节让债权人感动得落泪了。几十个债权人,韩耀先就讲了几十遍感人故事。最后,大家做出了一个恐怕在全国也少见的破产企业的债权人决定:把脑瘫青年作为新华造纸厂的特殊债务承担下来,把应该交给医院的钱一次交清。
破产闹出了人命
1987年秋,沈阳市一家企业破产,欠了山东一家企业2000元钱的原料钱。钱是不多,可那是家小企业,那时的2000元钱也不是小数目。小企业的领导做出决定:根据惯例,让业务员来讨债,讨不回去业务员要自己掏腰包补上这笔钱。
与沈阳市这家企业打交道的业务员是位50多岁的老同志。他来沈阳讨债,可企业破产了,他的钱没拿回去。回到家里,老同志着急上火,心脏病突发,去世了。
出了人命,山东的那家企业就把责任都推到了沈阳市这家破产企业的身上。
死者家属来沈阳了。韩耀先先把死者家属安排好,然后让他们明白:我们企业破产是根据国家政策进行的,资产的分配也是按章办事,死者是因为山东那家企业的不合理规定而致死的。让死者家属明白这个道理后,韩耀先又紧急与山东那家企业交涉。
交涉中,韩耀先让对方明白了,他们指使死者家属来沈阳闹事,是违法行为,如果不尽快解决好,我们先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对方不得不召回死者家属,由他们处理善后工作。
律师团面前猛吹牛
1995年夏,沈阳市机床三厂破产,安置职工不是难题,难题是2000万元的债务。债权人从北京等地聘来了许多一流的律师组成了律师团,要求机床三厂的债务应该由它的上级沈阳机床公司承担。
官司在沈阳和北京两地打了两年,经历了胜诉、败诉,最后终于胜诉的过程。对方是一个律师团,成员都是一流的大律师。而韩耀先这边,基本是以他一个人为主。他虽然搞企业破产工作多年,可论法律知识,不可能比那些专业大律师知道的更多。那两年间,只要有时间,他就捧着法律书在看。打了两年官司,韩耀先戏言自己可以当个合格的律师了。
韩耀先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打官司,我就是搞企业破产工作的。我要维护破产企业的利益,也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我平时从不吹牛,可在法庭上,面对对方律师的心理战,我吹牛了。那位律师说,他是中国最著名大学的高材生,他讲的是有权威性的。我告诉他,就在他的母校,他的指导老师、全国著名法学专家在台下听我讲企业破产法。我还告诉他,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的专家说我是中国企业破产法的权威。我说的是实话,可即使是实话,我也觉得在吹牛。可为了跟他打心理战,我只好吹一次牛了……”韩耀先说他活了60多岁,那是惟一一次吹牛。事后他觉得脸红,也觉得自豪。
手举大刀心在流血
中央电视台1999年拍的《20年 20人》大型专题节目,韩耀先占了30分钟。
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称他为“一尊罗汉”,说他“形象狰狞,心地善良”。
韩耀先是尊什么样的“罗汉”呢?他把一个个僵死的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送进了“坟墓”,手举着大刀,一刀刀砍下腐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腐坏部分,让更多的新生命迅速成长壮大。可是,在这过程中,那些机体在流血。眼看着善良的人们有了困难,他又无能为力,他的心在流泪也在流血。在他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他是尽全力帮助那些企业破产后有困难的职工的。
1987年春,一个小企业破产了,韩耀先了解到一个女工没有丈夫,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艰难度日。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跑了几家单位,最后给女工找到了一份在火车站打扫卫生的工作。当他带着女工报到时,女工给她三鞠躬:“我替两个孩子给您鞠躬了!”
还是1987年,一家企业刚刚破产,一个失去工作的青年男子妻子生产时得产后风去世了。这个男青年精神垮了。韩耀先多次找到男青年,给他许多精神上的鼓励。在男青年能够坚强生活后,韩耀先又帮助他学习一些技术知识。这位男青年考上了沈阳重型机器厂,重新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本来要随妻子而去的男青年,重新找回了幸福的生活。
1996年,沈阳小型拖拉机厂破产,工厂欠郊区一对老夫妻四五万元钱,那是多年来老夫妻为工厂加工水箱盖的钱。工厂破产了,按规定,这对老夫妻只能得到很少的钱。可那是老夫妻的全部家当呀。不仅如此,老夫妻还因此欠下了生产水箱盖的原料钱。老太太得到小型拖拉机厂破产的消息,精神受到刺激,有时精神不正常。韩耀先得知此事,先是安慰这对老人,然后又想尽办法为他们解决困难。最终,这对老夫妻得到了欠款的大部分,他们的生活又恢复正常了。
进“牢房”被“软禁”遭围攻
2002年年底,一家几年前破产的企业的几十名职工,把韩耀先围在了一个大会议室里。
职工们开始跟韩耀先辩论,辩论的焦点是他们认为当初企业破产时受到了欺骗,现在要讨回公道。从早晨刚上班开始,一直辩论到了中午。对方的人轮流出去吃饭喝水上厕所,可就是不让韩耀先动一动。他说要上厕所,一位年老一点的女人把一个盆送过来:“你背过身去,就在这里便吧。不解决问题,你不能走。”
韩耀先明白了:这些人不是来解决问题的,他们是来“逼宫”的。韩耀先明白了这一点,开始强硬了起来:“你们这不是想解决问题,是想逼我让步。你们要明白,我个人的事,任何事都可以让步,可是,涉及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我是无权让步的。我只能按规定做,就是你们把我怎么样,我也不会出卖国家利益的。工厂破产,是有法可依的,你们当时也都知道。如果你们有证据证明当初企业破产时有问题,侵害了你们的权益,拿出证据来,我给你们解决。如果没有证据,请你们回去。”
双方僵持着,下午15时多,民警来了,才把韩耀先救了出来。原来,也被“软禁”的司机偷偷溜了出去,找来了民警,才救了韩耀先。那时,60多岁的韩耀先又饿又喝又累,身体支撑不住了。
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中,韩耀先说他不后悔自己后半生做的事。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他说话的语速又一次放慢了:“同样是当官,人家当的都是喜庆官,走到哪儿都受欢迎。可我这个‘送葬队长’,谁敢欢迎呀!可是,这工作总得有人干呀!就像董存瑞,抢着去送死。那时为了革命总得有人去死。现在,为了国家的富强,总得有人去做破产工作呀!我比董存瑞幸运多了,我只是受点委屈吃点苦,还没送命还能为党和国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