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海南省港航业与经济发展研讨会”—— 海南优势产业发展与港口开发

2003-08-20 10:48 中改院

摘要:8月16至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联合举办了“海南省港航业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家和海南有关部门、规划、研究方面的20多位专家、领导参会。我院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陈文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就海南优势产业发展与港口开发的关系问题在会上进行了交流。现刊登该篇讲稿。

8月16至1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联合举办了“海南省港航业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来自国家和海南有关部门、规划、研究方面的20多位专家、领导参会。我院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陈文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就海南优势产业发展与港口开发的关系问题在会上进行了交流。现刊登该篇讲稿。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虽然具体是研讨海南的港口开发,但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全局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是由于海南岛屿经济的特征决定的。岛屿经济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海南的基本省情,而岛屿经济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交通。世界上任何一个岛屿国家或地区,如果不与外界联系,就必然是孤岛、死岛,而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岛屿国家或地区,莫不有发达的交通,而海港的开发是海岛对外交通体系的基础和主体。

经过15年的艰辛探索,海南经济正面临着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由打基础、找方向向上规模、上档次、求质量、求效益的方向转变,向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转变。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海南的优势产业为热带农业、休闲度假旅业和新兴工业。我认为,海南要兴岛富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工业有优势、有潜力、有后劲,目前也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关键是提上议事日程,克服畏难思想,克服发展工业就会污染环境的错误观念。省委、省政府最近强调加快海南工业化进程。我认为抓住了海南经济发展的要害,也抓住了港口开发的要害。这里我结合我院对海南优势产业发展的研究,谈几点认识。

1、依托港口开发,发挥海南热带农业生产的优势,抓住“10+1”的机遇,把海南建成为东南亚热带农产品中转、加工中心

(1)热带农业是海南优势最为突出的基础产业。

海南拥有三大战略资源:第一,热带农业资源组合。海南所具有的丰富水热条件,成为我国发展热带农业最理想的地区。第二,优质生态环境资源。优质的生态环境为海南发展无公害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第三,海南农垦系统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生产组织体系和产品营销体系,储藏着巨大的潜在生产力,是推进海南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潜在力量。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条件落后,加工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薄弱,市场营销体系欠缺是制约海南农业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而交通条件的欠缺又占有主要的位置。2001年,海南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岛总量约497万吨,其中新鲜瓜果菜为340万吨。海南瓜果菜出岛运输90%以上靠汽车运输,通过海运和空运的份额不足10%。大约40%的瓜果菜由于没有及时进入市场而被迫低价销售,或白白烂在田间地头。

如果加大港口货运设施建设,利用海运的量大、价格低廉的运输手段,海南丰富的热带瓜果菜将直接而又经济地运往内地,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前景将更为广阔。海南永青现代农业公司与有关海运公司在洋浦将瓜果菜运往内地大连、上海等港口,取得成功,证明海运参与农产品运输潜力很大。

(2)通过开放、合作开发,在“10+1”自由贸易区最初的竞争中,全面提升海南农业的科技和农产品的加工水平。

海南与东盟国家出口产品结构上具有相似性,这既是我们的劣势,同时也可以转化为我们的优势。海南与东盟的合作有地缘和人缘上的便利条件,如果我们能够率先建立热带农产品在中国内地的营销网络,利用先发优势,海南就可能成为中国内地与东盟地区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在中国——东盟农业全面开放中,海南特有的热带资源,可能成为东南亚与中国农业合作的基地,争取把海南建成为东南亚和我国的热带农业科技开发和农产品加工的合作基地。从有关资料看,东南亚热带农业整体上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也尚待开拓。把海南农业与东南亚相关国家的农业作为一个整体,从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强化加工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在整合中发挥海南的优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例如,如果把海南的农产品加工水平提高,以农产品工业化去占领中国乃至国际市场,则海南建设成为东南亚国家农产品的加工中心也是可能的,如此,东南亚可能成为海南农产品加工的原料基地。

[page]

2、依托港口开发,发挥海南旅游资源优势,抓住粤海铁路开通和开放第三、第四、第五航权的机遇,充分利用立体交通的综合效应,把海南建成国际国内游客的度假胜地和出入境的中转基地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使海南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海南是“安全岛”、也是“健康岛”。2001年海南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进岛人数340万;2002年达到1256万人次,进岛人数达到400万。随着航权开放,最先受益的将是海南的旅游业。

海南2002年接待的游客1256万人次,外国游客只有38万,仅占3%。由于缺乏国际游客,目前旅游业的总产值在海南GDP中的比重只有15%,这与它作为海南支柱产业的地位并不相符。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海南早在2001年1月就开始对来自日本、美国等21个国家的团队游客实施免签证入境,对160多个国家的游客实行落地签证。但由于缺少国际航线,外国游客到达不便,这使便捷的入境签证措施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海南航权开放后,加上外国游客进入海南省签证程序的简化,将极大地增加海南的吸引力,从而会加速国际游客的上升。同时开放航权后,意味着国内游客经海南出境的便利条件大为增加,海南不仅可能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直接目的地,也可能成为境外游客进入中国、中国游客走向国外的一个枢纽。

开放航权的具体内容,以东京至海南的航班为例,开放第三航权,指的就是海南允许日航承运的旅客、货物下飞机;放开第四航权,指的是海南允许旅客、货物搭乘日航的飞机离开海南;而放开第五航权指的是,如东京至孟买经停海南时,日航承运的旅客可以下飞机,同时,其他旅客还可搭乘这架飞机去印度。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开放第五航权,因为如果仅开放第三、第四航权,在日本至海南客源不足时,日航不会开辟一条专门的新航线,但如果是允许它经停海南上下客,日航可以把去多个地方的旅客整合在一起,因此,开放第五航权,将使更多国外的航空公司选择海南为目的地或经停点。

海南海岛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孤悬海外,交通瓶颈严重制约了海南经济的发展。海南即将进行的开放第三、四、五航权试点,正是国内别的地区所没有的良好机遇,海南应将航空高速路通海南的政策加以充分运用,再加上粤海铁路的开通以及港口的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求,使海南成为东南亚区域内人员流动、货物流动的大通道、大枢纽。海陆空的全面发展比孤立地开辟某一种交通手段,更有竞争实力。而航权开放直接的看是航空运输的强化,实际上,随着人员及货物流动的加大,它客观上将促进港口运输业的发展。 

3、依托港口开发,发挥海南油气等资源优势,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机遇,突出抓好临港工业开发,把海南建成新型工业开发基地

港口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条件,以港兴工,以港兴城,以工促港,以城带港的例子在世界上不胜枚举。海南的港口开发规划应该与工业开发规划一起通盘考虑,根据资源条件,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可以按照海洋国土开发的战略目标要求,确定我省港口建设的高标准大目标,修改完善全省港口建设的规划,并作为基础领域改革的一个重点,以新的体制实现港口建设投资多元化,加快重点港口建设的进程。并依托路港一体化,发展我省临海工业基地。洋浦是海南对北部湾区域的最佳前沿,距东南亚、新加坡与印尼等国较近,是海南最好的深水良港,港口总吞吐能力最大可达2400万吨/年;又具有发展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基础设施与工业项目入区已形成良好的基础;洋浦港区建设已有良好基础,我省唯一的集装箱专用码头已投入运营。因此洋浦港建设应列为我省港口建设的重点。

洋浦临港工业的建设。适应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洋浦开发区基础上,向中央申报在海南建立以油气、能源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加工区,以此推动海南工业的发展。

把洋浦建成海南大型综合性工业基地。洋浦工业基地不是单项资源的集中利用,它主要依托两大资源优势发展自己:

——海南的优势热带农业资源和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纸浆厂、变性淀粉厂、菠萝罐头椰汁加工厂、果酒加工厂、石英地板厂等。

——海南丰富的天然气为原料和燃料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如天然气发电厂、天然气化工项目等。

在上述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三大系列产品加工的综合发展:

——在天然气综合利用开发基础上,发展形成天然气化工系列产品深加工。

——在纸浆厂建设基础上,发展形成纸产品系列加工。

——在韩国三星集团光纤光缆项目基础上发展形成光纤系列产品加工。

在洋浦发展临港工业基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赋予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是我省其它任何地区所不具备的。洋浦已建立的体制优势是我省其它任何地区所不具备的。洋浦在海南所具有的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也是其它地区所不可替代的。同时洋浦港口的优势更是不可替代的。

[page]

 

4、依托港口开发,发挥海南省管辖200多万平方公里南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捕捞、养殖资源的优势,抓住国家重视海洋开发的机遇,把海南建成南海渔业生产、加工、渔货贸易及周边地区渔船停靠、补给基地。

海南成为经济强省的希望在海洋,开发海洋国土,发展海洋经济,其先导产业是渔业,以海洋渔业为主体的海南渔业经济,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2000年全省新增国内生产总值47.3亿元中,渔业增加值增量达8.5亿元,渔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8.1%。在2002年12月通过的《海南省渔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10年)》提出,今后五年内海南将重点扶持4—6个产值超10亿元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水产品市场龙头企业,通过实施渔业产业化战略、精品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渔战略,实现“三大重点目标”的转移:即海洋捕捞由近海向外海转移、水产养殖从内陆向近海发展、水产加工从简单加工型向综合加工利用与物流中心并举的方向发展。促进全省海洋和渔业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提高海洋与渔业产业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至2010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230万吨,实现海洋渔业全系统总产值280亿元,真正把海南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

海洋渔业的迅速发展对港口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主要港口建设一批综合性的货仓、专业市场、批发中心和加工厂,逐步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集批发、加工、包装、仓储、中转、配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充分利用港口运输工具,建成海南海产品通向全国各地的集散中心。同时围绕渔业生产,为渔民提供系列化、多功能的服务,使之成为渔船休整、补给基地。 5、依托港口开发,发挥海南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优势,抓住国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机遇,把海南建成原油储备基地和炼油工业基地

海南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海南岛近海天然气储量位居全国第二,是我国海洋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地区。加快海南油气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油气产业,是海南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开发建设中的矛盾,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优质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出发,在实施我国“十五”规划之际,以海南油气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切入口,把海南岛建成我国天然气综合开发基地,带动海南特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我国加快挺进南海,实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战略做出贡献。

根据对海南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预测,海南岛天然气综合开发基地应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一是以海南省东方市为基点的我国南部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二是以单管输气管口为基点建设200—300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基地;三是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基点建成石油储备、中转、加工与出口基地。

(1)天然气化工——海南天然气利用的重要选择。

发展合成氨和甲醇两大源头产品。根据海南省“十五”规划,在未来5年内将新建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装置一套,加上富岛一期,总规模达77万吨合成氨、132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新建年产50万吨甲醇装置一套,填补海南天然气化工中甲醇系列的空白。

发展两大系列相应深加工产品。如合成氨系列的三聚氯氨、丙烯腈、已二腈等,甲醇系列的甲醛、MTBE、醋酸等。预计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这些产品的发展将成为海南天然气化工发展的亮点。

(2)天然气发电——海南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向。

在未来的5—15年间,海南大规模地“气电北送”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十五”期间广东电力短缺共约800万千瓦,2005—2010年广东的小火电退役354万千瓦。如果争取向广东输电200万千瓦,就为海南天然气发电提供了十分可观的市场。海南“气电北送”计划的实施,在资源、技术和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据预测,发电100万千瓦约需用气15亿立方米,东方和乐东气田的储量可以充分保证。技术上,通过琼州海峡18海里的输电缆也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从经济上看,海南电力装机容量从现在165万千瓦,至2010年可达350万千瓦左右,发电量2000年为40.7亿度,至2010年可达180亿度,若每度电的售价以0.4元计,仅发电生产总值就可达72亿元,约为2010年海南第二产业GDP的15%左右,上交国家的利税将从2000年的4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8亿元,电力工业将成为海南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并对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3)石油储备、中转与加工。

鉴于南海的区位优势和海南岛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海南西部走廊拥有优良港口和海上通道的优越条件,使这里共享世界油气资源的前景也比较乐观。在距阿拉伯海湾国家较近的海南岛,进口石油,实行储备和中转,这也可能是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必要选择。同时,建省之初直到现在,我省一直在不懈地争取600万吨炼油项目。因此,在近期重点规划发展天然气化工和天然气发电的同时,必须周密考虑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把海南岛西部建成我国大型的油气储备、中转基地和炼油基地。海南50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基地项目由两部份构成,一是与600万吨炼油项目相配的250万立方米的民间性石油储备中转库;二是为确保国家石油安全而在海南设立的250万立方米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实现海南油气化工的“合纵联横”的发展规划中,600—1000万吨炼油项目是把必要和可能维系在一起的关键。这一项目的确立和建成,将是海南港口开发的巨大动力。弹丸之地的新加坡,正是凭借其优良的港口条件,发展成世界著名的炼油中心,而炼油工业的发展,又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港口。 

综上所述,港口开发对海南优势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促进作用,研究和规划好海南的港口开发,是海南未来10—20年经济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前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作者在“海南港航业与经济发展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