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中央也需要掌握一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队伍。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
(二〇〇二年七月十六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中央也需要掌握一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队伍。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工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度重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我去年在北戴河和今年到中国人民大学去的时候已经讲得很充分了〔1〕,大家都表示赞同。我所以反复强调全党同志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有针对性的,就是因为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至今仍重视不够。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而且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用这些方面的知识来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否则,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可能实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新的重大课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研究和回答,需要运用创造性的理论思维来研究和回答。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既要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够善于讲政治,善于驾驭复杂局势,从宏观上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那种认为搞现代化建设只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就可以了、社会科学知识可有可无的想法和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必须加以纠正。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上、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2〕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深入了解社会,不仅要深入了解中国社会,还要全面了解世界这个大社会;不仅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加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和经济、法学、历史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各学科的研究。要大力加强对各门传统学科的研究,大力加强对各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大力加强各门学科的理论和体系的建设,大力加强各门学科的方法和手段的建设。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哲学社会科学尤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运用。总之,要努力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成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理论创新和先进文化发展,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要努力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这里,我想提出五点要求。
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不能犯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毛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为促进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第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蓬勃发展、充满活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和当今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课题、新挑战,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课题的过程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既立足中国实际、又放眼世界大势,努力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
第三,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发展真理。要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我们的学者不仅要善于相互开展活跃的学术活动,而且要善于同国外同行开展有益的学术交流,既增进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又积极展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风采,以开阔眼界,锻炼队伍,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第四,要坚持优良的学风。学风优良是科学研究的保障,学风不正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我国古人治学,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经验,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在科学研究中,要坚持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这不仅是应该大力提倡的科学态度,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才能成为一名对祖国和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第五,要坚持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律,改进领导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要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为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多办实事。
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领导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竞争,也包括文化人才的竞争,当然也就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竞争。去年八月,我在北戴河的座谈会上提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这样才有希望创造出对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鸿篇巨制。这里,我要再一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组织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党校等,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激励、选拔、任用的良好机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茁壮成长。
在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任重道远、大有可为。希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同志们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加快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二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注释
〔1〕二〇〇一年八月七日,江泽民在北戴河同部分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指出: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二〇〇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江泽民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再次强调: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条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大课题的攻关,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的成就和作用。
〔2〕见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