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以改革开放的突破,实现经济发展的突破

2001-02-18 16:16 中改院

摘要:海南提出“十五”经济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见表1)。在1995年至1997年连续3年低速发展后,1998年至2000年连续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5年,又在2000年基础上,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发展,这表明海南经济进入一个持续增长时期。

(注:在“’2001海南省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海口,2001年2月18日。)

——对海南“十五”时期实现快速增长的初步分析

海南提出“十五”经济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到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见表1)。在1995年至1997年连续3年低速发展后,1998年至2000年连续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5年,又在2000年基础上,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发展,这表明海南经济进入一个持续增长时期。

海南未来的发展仍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来自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压力(见表2、3、4)。二是来自海南1988年建省时中央确立的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目标的压力。原定用3-5年时间赶上全国平均经济发展水平的第一步目标至2000年才基本实现。这说明GDP增长速度不能达到略高于先进地区的水平,难以缩小与全国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经过研究提出,海南在未来5-10年,若能保持11%左右的经济发展速度,就有可能跨入全国发达地区行列,实现原定的第二步战略发展目标。一、海南“十五”时期实现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于,要充分把握发展的空间,挖掘发展的潜力。粗略的分析说明,“十五”时期海南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仅以三个方面的情况为例:

(一)农业

海南农业近两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见表5)。

海南农业“七五”时期年均增长率为7.3%,“八五”时期年均增长率为10.8%,“九五”年均增长率为8.4%,“十五”年均增长率为9%。1999年,农业总产值为142.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87年的2.5倍左右。建省以来,海南经济呈现过波动式的发展势态,1997年前后,经济增长呈走低趋势,但农业却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状态(见图1、2)。

“十五”时期,海南的农业发展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与台湾相比1997年,台湾的农业人口是海南的69%,而农业GNP产值是海南的4.23倍,农业人口人均农业GNP产值是海南的6.15倍,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值是海南的26.6倍,农业人口人均农产品出口值是海南的38.5倍(见表6)。

海南的农业资源与农业发展潜力,总体上说不亚于台湾,某些方面比台湾还要好一些。在近两年农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农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还会有明显提高。

(二)旅游业

2000年海南的旅游业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首次实现了千万人大关,这为海南旅游在“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海南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十五”时期旅游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十分突出。2000年,海南的旅游与北京、上海相比,主要是效率太低,其中海外游客的人均消费更低。去年底,国际游客的外汇收入仅有1亿美元左右(见表7)。

(三)城市化

按经济学家的模型分析,人口规模在100万-400万之间的城市其成本收益最合理,低于30万人口的城市其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比不合理,而25万人口是城市成本最低点,即一座城市能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最低的人口规模是25万。

海南目前城市化的现状是城市化总体水平低。城市数量小,规模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现阶段的突出矛盾是海口、三亚两个中心城市的规模过小,难以起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见表8、9、10)。

二、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为加快经济快速增长提供重要条件

海南“十五”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关键条件是开放。实践证明,善于把握开放的有利时机,实施有效的开放政策,对海南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区域性开放将转为全面性开放,政策性开放将转为体制性开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在“十五”时期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寻求产业开放的新路子,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page]

(一)实现加入WTO后琼台农业合作的实质性突破,带动热带高效农业全面开放与升级,保持我省农业持续快速增长

1、据台湾经济研究院的专题分析:

(1)台湾农业属小农经济形态,产销成本偏高,缺乏竞争力,加入WTO后将造成相当冲击;台湾为渔业出口地,在国际上仍具竞争力,加入WTO后所受冲击有限;

(2)加入WTO后台湾将放宽农产品管制,降低进口关税,减少农业补贴,遵守非科学化的动植物检疫标准协定和相关规范,预期农产品进口量将增加,价格下跌,部分农产品将减少产量;

(3)加入WTO后台将减少稻米生产面积,采取限量进口方式;对花生、鸡、肉等22项重要农产品采取关税配额措施;农业因进口增加而遭受严重损害时,将采取特别防卫措施。

2、本着互补互动实现“双赢”的原则,琼台农业合作若在两点上实现实质性重大突破,海南农业将出现新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并进入国际市场。

(1)适应台湾扩大进口的需求,充分运用台湾的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合资共建农业及其加工业出口基地,培育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进入台湾农产品市场;

(2)争取签订“琼台渔业合作技术协议”,合资共建海洋远洋船队,引进资金以及深海渔业和远洋渔业的捕捞技术与设备,向中深海进军,借助台湾渔业国际销售网络,使海南渔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未来1-2年,将是台湾农业及其加工业进行调整与转移的关键时期。推进琼台农业项下贸易投资自由化,一要抓住机遇,二要抓住重点项目,坚持不懈地努力,以求实质性突破。(二)以产业开放拉动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使海洋产业发展有重大突破

1、海南近海天然气能否进入大规模开发,决定于天然气的利用,未来5-10年天然气利用展示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1)我国制定的天然气行业发展目标提出:至2010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现在的2%提高到6%,至201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供需缺口达400亿立方米。

(2)据广东方面信息,未来5-10年广东电力严重短缺,“十五”期间广东共需增加电源容量1208万千瓦,国家电力公司提出“十五”期间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计划,贵州、云南、广西均向广东售电也未能满足广东的需求。

(3)海南若把送气改为送电,以天然气发电向广东送电200万千瓦,用气量约30亿立方米,若加上化肥生产用量13亿立方米,以及省内供电和生活用气,至2010年海南天然气消费量可达约50亿立方米,而2000年海南天然气消费为5.24亿立方米。

2、以电力产业的开放为突破,以海南海洋油气资源优势参与华南经济区的能源建设,把海南经济纳入经济发达的华南经济区,带动海南油气的大规模开发与综合利用,推进海洋产业化进程,预计可以带动重大项目的建设:

(1)跨越琼州海峡海底电网工程

(2)新建2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厂

(3)“油改气”发电工程

(4)油气化工基地

(5)乐东15-1,乐东22-1气田开采

(6)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

3.实现以海南为主体,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南海天然气,重要条件是开放。一是寻求与海外大公司的合作,利用天然气发电。二是寻求与新加坡等方面的合作,开发以洋浦为重点的天然气基地。“十五”后期把这件事做成了,对海南今后的快速增长有巨大意义。

(三)以旅游产业的大开放,实现海南旅游业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大突破1、以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本扭转海南旅游人均消费水平低的局面,是实现“十

五”期间旅游快速增长,成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关键所在。若“十五”时期,国内游客增长率为10%,国际游客增长率为15%,预计2005年,旅游占GDP的比重就会由现在的15%左右上升到35%(见表11),使旅游真正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

[page]

2、以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加大国际游客比重,按国际化标准全面提高旅游业的质量与水平,这是实现省政府提出的把海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关键所在。由表12可知,如果国际游客在游客总人数中所占比重提高到5%或10%,预计到2005年,国际旅游收入将占到旅游总收入的35%左右,那将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3、加速三亚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步伐,高质量高水平实现三亚城市建设规划,积极开展三亚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的合作与往来,迅速使三亚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和知名度的国际旅游城市,以三亚带动国际游客进入海南。

4、大力发展与国外大旅行社的合作,引进国外著名旅游社进驻海南,以国外旅行社带动国际游客进入海南。

三、以改革为动力,形成海南“十五”时期快速发展的大环境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产业开放取决于改革。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改革对海南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实现政府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建省办特区之初,海南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并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近些年,尽管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改革,但从总体上说,“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进展不大,某些方面还有“回归”现象。为此,下一步的政府改革应加大力度。

政府以提供有效的社会公共产品为目标,实现职能转变的突破,加快政府改革的进程。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确保社会稳定。

按照WTO规则要求,强化法制建设,实现政府管理法制化。

(二)所有制结构形成以非国有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主体

海南1988年一建省就明确宣布,允许各类所有制企业不受比例限制竞相发展。因此,民私营经济发展的很快。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海南民私营经济发展缓慢,远落后于浙江、广东等省(见表13、14)。为此,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民私营经济。

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投资主体、竞争主体和对外合作主体。加快国有经济的改革与重组,实现对我省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民营化经营,对国有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改造。

为非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采取相应政策,打破垄断,放宽准入。为非国有经济的直接融资创造方便条件。

(三)收入分配制度有实质性实破

分配是一种生产关系,但好的分配制度却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海南要吸引人才,要加快发展民私营经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分重要。

承认劳动力产权,实现资本、劳动、管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并提供明确的法律制度保障。

采用有偿购买与无偿配送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职工持股问题,实现劳者有其股。

在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基础上,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真正做到“耕者有其田”。

巩固海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果,完善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实现农垦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农垦是海南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曾有海南的“三分天下有其一”之称。但是,由于农垦体制改革滞后,近些年农垦在海南发展中的份量大大下降(见表15),下一步的农垦改革对拉动海南的经济增长将产生积极影响。

加快农垦的股份制改革:建立1-2家以橡胶和热带作物为主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并吸收外部资金,争取成为上市公司,为海南农垦走出困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民营经济:大部分农场逐步实行民营。把现有的农垦企业按民营方向改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属地管理:农垦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尽可能快地回归社会。场部社区建设与全省的小城镇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设资金合理分担。

[page]

表1海南经济发展速度

项目

“八五”时期

“九五”时期

“十五”时期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8.5

7.4

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元)

5225

6716

10040

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海南日报。

表2海南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比较(元)

地区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全国

5576

6053

6392

6534

6764.5

海南

5500

5698

6022

6383

6716

差距

-76

-355

-370

-151

-47.5

注:1、2000年海南GDP为518.5亿元,全省人口按772万人计,省有关部门提供的2000年人均GDP为6930元。

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人民日报。

表3海南人均GDP与兄弟省市人均GDP比较(元)

地区

1997

1998

1999

2000

海南

5698

6022

6383

6716

广东

10428

11143

11728

12877

江苏

9344

10021

10665

广西

4356

4076

4148

福建

9258

10369

10797

深圳

30645

33300

35908

3990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人民日报。

表42005年海南及全国部分省市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地区

GDP(亿元)

“十五”年均增长(%)

人均GDP(万元)

城市化水平(%)

常住人口(万人)

全国

7

北京

3700

9

1160

广东

10

深圳

2800

5.7

75

江苏

9-10

海南

798

9

1

35

822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人民日报、中经网等。

表5海南农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情况(%)

项目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GDP发展速度

4.8

6.7

8.3

8.6

8.8

第一产业发展速度

5.4

7.6

8.3

10.8

10.2

数据来源:《海南统计年鉴》、海南日报。

图1海南农业发展速度

[page]

图2海南农业产值增长趋势

表6琼台两岛有关农业基本情况及农产品产量比较(1997年)

项目

台湾

海南

台湾与海南比较

面积(平方公里)

3.6

3.4

1.05倍

农业人口(万人)

374

543.1

69%

农业GNP总值(亿美元)

77.36

18.27

4.23倍

农业人口人均农业GNP总值(美元)

2068.4

336.4

6.15倍

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额(万美元)

255100

9590

26.6倍

农业人口人均农产品出口值(美元)

682.1

17.7

38.5倍

农产品(万吨)

稻谷

166.3

181.53

92%

大豆

0.5

1.21

41%

茶叶

2.4

0.31

7.74倍

甘蔗

390.2

347.84

1.12倍

烟叶

1.0

0.01(98年)

100倍

芒果

21.0

6.75

3.11倍

香蕉

20.5

26.55

77%

菠萝

30.1

11.35

2.65倍

柑橘

49.5

0.92

53.8倍

牛奶

33.0

0.02

1650倍

水产品

130.8

52.27

2.5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海南统计年鉴》。

表72000年海南及北京、上海的旅游业情况

项目

北京

上海

海南

旅游总收入(亿元)

721.76

906.46

78.56

比上年增长(%)

8.4

旅游人数(万人次)

10482.1

8029.5

1007.57

比上年增长(%)

8.4

人均消费(元)

689

1129

780

国际游客外汇收入(亿美元)

27.7

16.13

1.09

比上年增长(%)

10.8

18.3

3.6

海外游客人数(万人次)

282.1

181.4

48.68

比上年增长(%)

11.8

9.5

7

海外游客人均消费(元)

8003

7247

1859

(美元)

982

889

224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496

775

69.51

比上年增长(%)

10

7.7

8.9

国内游客人数(万人次)

10200

7848.1

958.89

比上年增长(%)

10

4.7

8.5

国内游客人均消费(元)

486

988

725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

[page]

表8城市化水平比较(1998)

世界(1997)

中国

海南

46%

30.4%

27%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表9城市人口规模(万人)(1998年)

海口

三亚

儋州

琼山

其他5个县级市平均

52.79

15.5

14.48

12.65

5.08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表10海南与全国建制镇比较(1996年)

项目

全国

海南

海南比全国

建制镇总数(个)

17998

186

占乡镇总数(%)

39.57

62

+39.33

平均镇区总人口(人)

16300

3338.8

-12961.2

平均镇区就业人员(人)

11500

319(镇区企业从业人员)

-

平均每镇拥有集贸市场(个)

4

1.32

-2.68

平均每镇拥有医务人员(人)

22

12.34

-10

资料来源:全国数据来源于1996年全国1035个建制镇的抽样调查,海南数据来源于1997年3月海南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

表11海南旅游业占GDP的比重预测

项目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旅游总人数(万人)

856

1007.57

1668

GDP(亿元)

438.9

518.48

900

国内游客人均消费(元)

724

725

800

1000

1500

国际游客人均消费(美元)

244

224

250

500

1000

旅游总收入(亿元)

67

78.6

125.5

197.8

317.4

占GDP比重(%)

15.26

15.16

14

21.97

35.2

注:①预计国内游客增长率10%,国际游客增长率15%;

②广东1998年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为1800元,亚洲主要国家1994年国际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为1000美元。

表12海南国际旅游发展预测

项目

1998年

2000年

2005年预测

国际游客人数

39.4万

48.68万

83.4万

166.8万

占旅游总人数的比重

4.6%

4.8%

5%

10%

国际外汇收入

9625万美元

(7.89亿人民币)

1.09亿美元(9.05亿人民币)

4.17亿美元(33.9亿人民币)

8.34亿美元

(67.8亿人民币)

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

11.8%

11.5%

17.1%

34.3%

注:1、国际游客人均消费按500美元计,国内游客人均消费按1200元计。

2、2005年预测旅游总人数为1668万人,旅游总收入197.8亿元。

表13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所有制结构(%)

项目

1990年

1998年

1999年

国有

非国有

国有

非国有

国有

非国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85.88

14.12

84.33

15.67

83.2

16.8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表14海南与有关省份非公经济的作用

项目

浙江

福建

广东

江苏

海南

非公经济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89

85

81

80

40

数据来源:王为璐《对我省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文。

表15农垦在海南经济中作用变化情况(%)

项目

1979年

1982年

1987年

1995年

1998年

1999年

农垦占全省GDP比重

32.7

31.6

28.1

15.7

7.08

7.06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1979、1982、1987年为工农业总产值数。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