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摘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经济结构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带动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目前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根本的是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缓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必须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把这件事抓好,就难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难以在二十一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要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我们面临着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经济结构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带动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目前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根本的是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缓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必须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把这件事抓好,就难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难以在二十一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要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我们面临着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从国内看,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物资相对充裕,为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国际上看,世界范围内的结构重组和产业升级,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
需要指出,当前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是暂时性、局部性的调整,而是战略性的调整。第一,这种调整,不仅要对低水平的、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能力坚决进行压缩,又要加快发展短缺的、技术含量高的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特别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二,不仅要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还要对地区和城乡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第三,不仅要解决当前的市场供求问题,更要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着眼长远发展。这件事情做好了,就可以使整个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社会生产力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我们向着现代化的目标再迈出一大步。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但我们必须有紧迫感,明年应力争有新进展。
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丰收,粮食多了,但并不等于农业基础已十分牢固了,要注意防止忽视农业的倾向。农业如果出现反复,整个经济工作都会陷入被动。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要求,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抓住有利时机,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乡镇企业要加快产品、技术和机制创新,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近几年煤炭、纺织、石化、冶金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进展不快,工业结构调整异常艰巨。必须加快对老工业基地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扶持措施,加快信息、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的发展。
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东部地区要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并帮助和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我在今年“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等场合,都讲了西部大开发的问题。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这个问题。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就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个思想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各地区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是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中央认为,现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实施这个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关键是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有力的政策措施。要把西部大开发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把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结合起来,把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同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开发和开放结合起来。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必须紧紧依靠西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国家要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西部开发要重点抓好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搞好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促进资源加工增值;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着力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振兴西部奠定好的基础。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是异常艰巨的事业。我们既要有紧迫感,能办的事情先办,又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一定要把西部地区建设好。
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城乡差距大,农业人口多,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而且有利于启动民间投资,带动最终消费,为下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的增长动力。各地要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切实加以推动。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要把发展小城镇同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科技型农业结合起来。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一批小城镇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使全国的城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