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其他资料

李瑞环:关于我国水的几个问题

1998-10-23 08:54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摘要: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期间,温家宝同志作了报告,几位副主席和常委们发表了意见。与会同志认为三中全会的《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致表示赞成。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和委员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大家对我国水的问题表示了深切关注,发表了许多议论,看法也不尽一致。各种见解的充分发表,有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一些同志建议我也讲一讲。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系统的研究,在三中全会上有个即席发言,就以此为基础,结合大家讨论的情况,谈谈个人看法。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期间,温家宝同志作了报告,几位副主席和常委们发表了意见。与会同志认为三中全会的《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致表示赞成。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和委员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大家对我国水的问题表示了深切关注,发表了许多议论,看法也不尽一致。各种见解的充分发表,有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一些同志建议我也讲一讲。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系统的研究,在三中全会上有个即席发言,就以此为基础,结合大家讨论的情况,谈谈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也算是我的一点议论。

今年我国长江发生了自一九五四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一度发生大洪水。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有力地保障了全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特别是在这场斗争中形成的抗洪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这种精神,对于鼓舞人民的士气,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推动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必须引起全党和全国的高度重视。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今年我国南北洪水水位之高、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历史上罕见的。造成这种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气候异常、降雨量过大和过于集中,但作为痛定思痛,作为总结经验,作为改进工作,我们也应该汲取一些教训。以长江为例,长期以来上游过量砍伐森林、陡坡开荒,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加上河道未能及时整治疏浚、堤坝未能切实加高加固,严重影响行洪泄洪。沿江湖泊是天然滞洪、蓄洪区,对于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有重大作用。长江流域原有大的通江湖泊三十多处,总面积一万七千平方公里,总容积一千二百亿立方米。由于多年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了六千七百平方公里,达百分之四十;湖泊容积减少了五百六十七亿立方米,达百分之四十七。长江河道的行洪能力、过水流量是有限的,超过限量的水有去处就可安然无事,反之就会泛滥成灾。围湖造田的最大弊端,就是使过量的水无处排放,造成各方来水同时争挤一条河道、水位越壅越高的危险局面。自然界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动规律。人不能违背规律,也不能改造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在人类的历史上,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而受到惩罚的事例不胜枚举。无度的围湖造田,从局部看有所收益,从全局看危害甚大;由一时看是人对自然的胜利,由长远看是干了一件蠢事。

无视自然规律,片面夸大人的力量,是唯意志论;听任自然摆布,否定人的能动作用,是宿命论。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自古以来,水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利益,也造成无数次灾难。在兴利避害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的资料,对水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就长江而言,我们知道从公元前一八五年到现在发生的二百多次较大洪水灾害的情况;我们知道长江宜昌站洪峰流量五年一遇是六万零三百秒立方米,二十年一遇是七万二千三百秒立方米,百年一遇是八万三千七百秒立方米,千年一遇是九万八千八百秒立方米,超千年一遇是十一万五千秒立方米;我们还知道长江来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以及各个河段的行洪能力和承载水量。可以说,我们对长江发生洪水的基本情况是比较清楚的。经过探索和总结,对治理长江的方向、方法也是大体明确的。除了下大力量切实抓好植树造林、改善生态这个长远大计之外,最主要的是,按照必要的防洪标准,确定适当的堤坝高度、河床断面;在此范围内整治河道、保证水流畅通无阻,加固堤防、保证大堤万无一失;建设相应的蓄洪区,遇有河道承载不了的超量洪水,根据情况有计划地分洪蓄洪。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古人难以想象的科学技术,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上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统一认识,下定决心,“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把长江治理好,把祖国的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好。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从总体上讲水不是多而是少。我国年水资源总量为二万八千多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不足二千四百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我国水资源总量中,可用水储量只有一万一千亿立方米,而用水量增加很快,自一九四九年以来平均每十年增加近一千亿立方米,目前已达五千六百亿立方米。照此趋势,用不了很长时间,我国用水就将达到可用水储量的极限。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是水旱灾害,从一九五○年至一九八九年,我国平均每年洪涝面积约一亿二千万亩,而干旱面积约三亿一千万亩,九十年代平均每年干旱面积更增至三亿八千万亩。由于缺水,全国六百六十八个城市中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缺水,大量耕地草场废置,土地沙漠化以平均每年二千四百六十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扩展,总面积已达一百六十万七千平方公里;由于缺水,地下水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涸。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九七二年发生第一次断流,一九八五年后更是年年断流,一九九七年断流累计竟达二百二十六天。缺水已经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要在全民牢固树立科学的水意识。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水是不可替代的有限资源,离开水万物就不能生长,离开水人类就不能生存,离开水社会就不能前进;了解我国水的基本情况,牢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加水的忧患意识;懂得节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破除“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用无偿”的传统观念,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社会风气。

要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的大头,占总用水量的百分之七十二,而我国大部分农田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输水渠道渗漏严重,浪费很大。如果普遍推行渠系衬砌,推广喷灌滴灌,节水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我国工业耗水量太高,万元产值耗水量达二百二十五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为一百多立方米。如果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使单位产值耗水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在沿海城市大量采用海水冷却,每年就可以节水数百亿立方米。我国城市用水很不合理,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不分,清洁用水与饮用水不分,雨水与污水不分,这既不利于污水的处理,又给提高饮用水质量、合理调整水价带来困难。如果将不同的水用不同的管道输送,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处理,就可以大大提高水的有效利用。

要认真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水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要加大治理水污染的力度,尽可能减少污水排放总量;要认真落实“三同时”的规定,严防出现新的污染源;要努力提高污水处理率,逐步实现污水资源化;要坚决依法办事,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解决中国的缺水问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研究,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快水利设施的建设,形成多渠道投资的机制。当前,要特别强调提高水资源的市场化程度,改变低价用水甚至无偿用水的状况,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使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平衡,既患寡又患不均。在时间方面,年降水的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九十集中在六、七、八、九四个月,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水资源百分之七十以上由洪水组成,利用的难度很大。在空间方面,水资源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二以上,而耕地只占百分之三十六;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不到全国的百分之十八,而耕地却占百分之六十四。由于这种严重不平衡,往往在同一时候,有的地方赤日炎炎,土地龟裂,河川断流,有的地方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农田、村镇、厂矿被淹;有时在同一地区,干旱和洪涝接踵而至,交替成灾。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水资源问题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我们研究中国水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水灾问题,还要研究旱灾问题;不仅要研究水资源的总量问题,还要研究水资源的平衡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水留住,如何把水引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行水的再分配,这是我国治水事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要提高水的拦蓄能力。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非常关心水利事业,重视拦洪蓄洪,动员全国人民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对全国的抗旱防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等,不仅缓解了海河、滦河流域的洪涝威胁,而且成为京津唐三个城市的“水缸”。今年,隔河岩水库、葛洲坝水库、丹江口水库、五强溪水库等多次拦洪削峰,大大减轻了长江、汉江和洞庭湖大堤的压力。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拦蓄洪水的水平还不高。全国现有各类水库可用来调洪的库容约一千八百亿立方米,仅占洪水径流量的百分之十一,多数洪水白白流失甚至泛滥成灾。江河径流的形成主要是在山区,我国是个多山国家,这种地形有利于洪水的拦蓄。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势高峻,峡谷密集,江河落差大,在这里建设水库,既有利于防汛抗洪,又有利于水的截留利用。

要搞好跨流域的调水。不仅要把水多时候的水留住用于缺水的时候,还要把水多地方的水引导到缺水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自然落差,实现最大限度的长距离引水。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要尽可能把水拦在高处,水拦得越高,送得就越远,流经的面积也就越大。我们知道,长江从宜昌到入海口落差不过四十多米,一年就把几千亿立方米的江水送到一千八百公里以外的大海。如果我们能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比如一百米、几百米、一千米、两千米的高程把水拦蓄住,通过必要的工程引导水的流向,就可以使水流到我们所希望的更远、更广的地区。我们要通过努力,把江河尽可能地控制起来,将更多的水拦在高处,按照我们的意图流向需要的地方,如同大城市的给排水那样,上水随时都有,下水自动排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解决洪涝问题和干旱问题、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治水之路。

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了几千年,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治水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公元前二五○年李冰修建都江堰,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使这一地区从此“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史禄开凿灵渠,引湘江水入漓江,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至今仍兼有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公元六一二年隋朝修建大运河,全长一千七百八十公里,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至今仍居世界人工河之首。今天我们所拥有的条件是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且不谈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科学技术,仅就人力资源来说,秦朝在凿灵渠、修长城时人口不过二千万,隋朝在修建大运河时不过五千六百万,直到清朝前期不过一亿,而我们今天有多少人口、多少劳动力、多少富余劳动力?这里还没有包括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也有条件继承前人的事业,在重新安排江河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间。我相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从根本上变水害为水利的理想,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为解决缺水这个世界性难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上面所讲的是一些设想,还不成熟,讲出来是为了抛砖引玉,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注:这是李瑞环同志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