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十二条启示

1998-02-01 16:09 中改院

摘要: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发展中的危机,是在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加剧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信息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巨额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庞大的国际投资资本在瞬间就可以完成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投机交易,从而潜伏着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的可能。但是,国际投机资本能否得手关键取决于有关国家和地区自身的经济基础是否坚实,抵御风险的机制是否健全。

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发展中的危机,是在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加剧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信息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巨额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庞大的国际投资资本在瞬间就可以完成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的投机交易,从而潜伏着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的可能。但是,国际投机资本能否得手关键取决于有关国家和地区自身的经济基础是否坚实,抵御风险的机制是否健全。东南亚国家连续保持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但对经济运行中所产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际投机资本的连续冲击下,导致金融风暴在区内连锁反应。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中所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都很相似。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既可以发现问题,又能找到出路;既应感到压力,又必须增强信心。认真吸取东南亚各国教训,反思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1、正确看待“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和“东亚经济增长模式”。

在经济发展的启动阶段,运用政府力量进行资源配置有一定合理性。但是,随着这种模式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已经形成路径依赖;再加上相当大一部分人形成了各自的既得利益集团,再想改用市场办法调节经济,已阻力重重,问题积淀下来,最终导致危机爆发。韩国的教训促使我们深刻反思东亚增长模式,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后果和危害有充分认识,与其将来付出更沉重的代价,不如在改革之初就下大决心排除阻力,用市场调节资源,带动经济增长。

2、不能片面强调产业升级作用,要注重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国的科技水平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一国的竞争力也是由效率、科技、成本等因素决定的。片面强调高科技产业在提高生产力中的作用,不惜代价引进人才、引进技术,搞大规模科研投入,其结果,一方面劳动成本过快提高,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中又一时难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最终导致国际比较优势的丧失,加剧外贸收支和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因此,发展中国家要看到科技进步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逐步提高我国科技水平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保持我国劳动成本较低这一竞争性优势,不能过早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3、不能过分夸大企业集团的作用,更不能用政府行政干预的办法组建和发展大企业集

团。

企业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好处,关键在于竞争力。作为发展中大国,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发展大企业集团是必要的。要深刻吸取韩国大企业集团的教训。韩国30家大企业集团在此次危机中有8家破产的事实表明,靠政府保护,靠非市场力量“拉郎配”、“归大堆”搞起来的大企业集团弊大于利。我国在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中,要注意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来建立和发展大企业集团。只有在市场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起来的大企业,才会具有真正的竞争实力,才能防止出现韩国大企业集团的悲剧。

4、正确评价产业政策的作用,注重以市场化原则调整产业结构。

很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不是靠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来实现,而是依靠市场调节资源分配,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较容易成为政府各部门为维护自身部门既得利益的口号,容易形成行业垄断。在财政、信贷工作中过分夸大产业政策,容易使投资和贷款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色彩,并造成投资低效益、贷款收不回的结果。尤其是银行,如果不是钉住市场,而是钉住国家产业政策,钉住政府支持的大企业,不知不觉就会陷入类似韩国的危机。因此,要正确看待产业政策的作用,尽量不以产业政策名义公布任何具有差别特征的措施,按市场化原则稳步引导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page]

5、外资多了不可怕,关键是引进外资结构要合理,要重视引进直接投资。

外资多了并不可怕,但引进外资中短期债务和证券投资多了却势必导致风险加大。韩国危机表明,不利用外资、排斥外资也会出现金融风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尽快赶上发达国家,有必要借助外资的力量,但在引进外资中,要合理调整结构,控制短期债务和证券投资等投机资本比重,重点吸引直接投资,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在短期内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难以在市场发生波动时抽逃,而且可以增加本国生产力,增加出口,保持外贸平衡。

6、重新反思主办银行制度,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银行关系。

韩国的危机使我们认真反思主办银行制度,认识到企业和银行之间如果不是靠利益原则进行联合,而是依靠政府强制绑在一起的作法,必然导致企业预算的软约束,最终不仅企业效率低下,银行也被不良债务拖圬。主办银行制度是特定条件下市场自然发展的结果,应由企业和银行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而非政府强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市场经济下正常的银企关系。

7、充分认识银行不良贷款因金融危机所产生的“放大”效应,尽快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银企之间巨额债权债务锁链是东南亚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同样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成为最易诱发我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把由于体制性因素多年沉淀下来的不良贷款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分离出来,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从沉重的债务包袱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加快改革,国有企业三年摆脱困难,国有商业银行三年转变成真正商业银行的目标将很难实现。因此,抓住机遇、运用债务托管等办法,尽快分离和分解银行不良资产,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应予高度重视。

8、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健全金融体系,防范金融投机。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虽然也同样受到国际资本的阻击,但损失较少,没有蔓延成金融危机。归根结底是其金融监管严格,使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是发展中国家稳定金融市场的一项长期和重要的任务。目前许多大型的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已在我国开展业务,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加强了国际金融市场与我国金融市场的联系,这就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金融监控体系,特别是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离岸金融业务等新的银行业务的监管力度,抑制可能由此产生的金融投机行为,提高防御外来投机资本冲击的能力。

9、加大国企改革力度,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增强企业资本的流动性。

防范金融危机要治标治本双管齐下,金融业只是标,而企业是本、是基础。国家头寸无非是企业头寸的集合物,国家头寸的危机,首先是企业头寸的危机。因此,增强企业资产流动性,保持企业头寸对防范金融危机非常重要。我国企业存量资产很大,流动资金不足,为避免类似韩国的支付危机,这个矛盾越早解决越好。解决企业资产流动性差的根本办法是加快企业产权改革,通过产权改革加大企业自我运行的能力,积极采用直接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盘活资产,增强流动性,防范支付危机。

10、准确判断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效应,不能用人民币贬值的办法来推动出口。

通过近期对东南亚出口指数分析发现,东南亚国家近两三个月来的出口物价指数已接近危机前,货币贬值所带动的出口优势已丧失贻尽。其原因在于东南亚国家厂商的流动资金大多来自美国,东南亚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度下跌导致借美元的成本巨增,使得出口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抵消了由于货币贬值对出口的优势。由此可见用货币贬值来带动出口的效应不但不会持久,反而会对一国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社会动荡。因此,要坚持保卫人民币目标不动摇,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page]

11、稳定汇率不是固定汇率,要采取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汇率政策。

各国对汇率政策和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亚洲各国特别东南亚国家,多数采取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由此造成汇率机制的僵硬,维持汇率成本的增大,导致危机的爆发。我国是1994年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也是采取钉住美元浮动。东南亚货币危机给我们一个警示,今后几年我国要提高人民币信用度,稳定币值,增强投资者信心。汇率浮动的空间不会太大,但还是要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状况,及时调整汇率和利率,保持汇率有较大的弹性和调整余地,防止国际套利资本的冲击。

12、审慎对待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渐进实现金融改革目标。

发展中国家提早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放松对资本项目管理,提前实现本国货币的可自由兑换,容易导致作为国内宏观调控工具的货币政策的失效。东南亚金融危机既让我们看到世界金融自由化、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同时也看到,不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金融自由化的严重后果。我国到1996年底已成功地初步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完成了金融自由化的第一阶段目标。随着改革开放中资本市场的扩大,对资本项目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金融资产实力和金融调控的能力与水平,循序渐进地逐步放

开资本市场,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过程。审慎地渐进地实现金融自由化不等于采取“关门

大吉”的办法来消极地对待国际金融风险,而是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在有充分的宏观调控

能力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开放力度,重视引进国外金融业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优良的金融产

业及服务,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