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环:发展——当代中国的主题
摘要:女士们,先生们:应古巴、牙买加、巴西、智利的政府和议会的邀请,我来到拉丁美洲进行访问。访问期间,我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双边关系问题和广泛的国际问题深入地交换了看法,增进了友谊和共识。今天,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又特意安排我同大家见面并发表演讲,我感到十分高兴。我愿借此机会就中国的发展以及同拉美国家的关系问题,介绍一些情况和看法,希望对各位了解中国有所帮助。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女士们,先生们:
应古巴、牙买加、巴西、智利的政府和议会的邀请,我来到拉丁美洲进行访问。访问期间,我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双边关系问题和广泛的国际问题深入地交换了看法,增进了友谊和共识。今天,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又特意安排我同大家见面并发表演讲,我感到十分高兴。我愿借此机会就中国的发展以及同拉美国家的关系问题,介绍一些情况和看法,希望对各位了解中国有所帮助。
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实行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六个年头。十六年来,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四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九点四,一九九四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万三千八百亿元,粮食产量四千四百四十五亿公斤,钢产量九千一百五十三万吨。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日益扩大。一九九四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二千三百六十七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一九七八年第三十二位上升到第十一位。截止去年,中国已批准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二十二万家,实际利用外资九百九十五亿美元,同时在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四千五百家企业。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十六年中,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分别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六点五和百分之八点二,现在平均寿命达到七十岁。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女士们,先生们:
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总体经济水平迅速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大大加快。任何国家想要跟上时代的潮流,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发展问题。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迫切任务。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社会问题突出,国际债务负担日趋沉重,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要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就必须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对中国来说尤其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近现代历史上多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长期处于发展缓慢、停滞乃至倒退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也走了不少弯路,特别是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耗费了民族的宝贵精力,耽误了国家的发展良机,延误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众所周知,现在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每年新增人口就有一千六百万,人均耕地不足零点零八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其他资源也相对贫乏。中国人民如果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赶上发达国家。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希望。这是中国人民从世界的现实和自己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要加快发展,就要实行改革开放。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改变与它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改革的路子,改革已成为当代世界的潮流。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步扩展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开始,逐步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从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开始,逐步发展到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全面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克服了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弊端,调动起广大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它摆脱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给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它改变了以往固步自封、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使中国跻身世界范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改革开放冲破了长期束缚我们的僵化观念,带来了全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我们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实惠,得到人民的支持,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大地。
要改革和发展,就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大量事实一再告诉我们,没有稳定,就无法塌下心来搞建设,就无法将预想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付诸实践,也就无法实现人民求发展、求富裕的美好愿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中国人民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坚决反对来自任何方面的、以任何借口出现的破坏社会稳定的企图。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改革和发展对于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我们所说的稳定,不是孤立的稳定、静止的稳定、停滞的稳定,而是建立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基础上的稳定。只有通过改革达到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稳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总之,发展需要改革,改革和发展需要稳定,而有序的改革和健康的发展又有利于稳定。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稳定的程度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中国密切关注、慎重把握的重大问题。
中国人民在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长期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生过一些失误,从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总是希望发展速度快一些,但是必须注意协调适度,如果忽视经济各种要素、各个领域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制约,就可能欲速则不达,即使一时搞上去也还会掉下来。当然,我们也不能放过加快发展的机遇。我们总是愿意积累多一些,但是必须注意积累和分配兼顾,如果积累比重过大,人民的生活不能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提高,就可能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当然,我们也反对脱离现实的高消费。我们总是主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是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果固守平均主义政策,就可能压抑人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共同贫穷。当然,我们也十分警惕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会遇到许多新的情况,面临许多新的课题。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十分注意总结实践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不断前进,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底子仍然很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对中国发展的程度估计过高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的经济建设在总体上是顺利的,但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目前主要是农业基础薄弱,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对中国发展的难度估计不足也是不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极其宏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人民十分明确,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始终都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拥有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发展得如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而付出的艰苦努力,也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同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和拉美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过去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现在又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繁重任务。我们都致力于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有着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我们双方的根本利益。近些年来,中国和拉美各国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九九四年与拉美地区的贸易额达到四十七亿美元,在拉美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百六十多家合资或独资企业。科技合作发展迅速,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也已启动。但是,从总体上看,双方的经贸合作尚处于较低水平。亚洲和拉丁美洲是当今世界两个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地区。中国同拉美各国应当加强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中国和智利早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智利是南美第一个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智建交后,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的政治、经贸关系以及在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智利已成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中智两国同属环太平洋经济带,都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共同的利益和责任把我们两国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携手并进,谱写共同繁荣的新篇章。
女士们,先生们:
我作为首位访问拉美国家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愿借此机会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政协的情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实现这一制度的组织形式。它由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八个参政党、重要社会团体等三十四个界别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很高的威望,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曾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的主席。中国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在对外事务中,中国政协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我们愿同拉美各国的议会及有关组织建立联系,进行交流,为扩大中国人民同拉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注:这是李瑞环同志在智利联合国拉丁美洲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