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社会体制 社会保障

李伯勇: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快社会保险改革步伐——在西安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实施大会上的讲话

1994-07-10 13:14 中国劳动网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配置和流动必然要受到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调节和影响。市场将自发地向效率倾斜,激励竞争、保护强者,但它不能自发地实现社会公平和保护弱者。因此,政府制定的劳动政策和法规不仅要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生产的发展,还要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召开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实施大会之际,我谨代表劳动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全体职工,以及劳动部门的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支持社会保险改革的省、市各级政府领导、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了总体规划,这就为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平等竞争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配置和流动必然要受到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调节和影响。市场将自发地向效率倾斜,激励竞争、保护强者,但它不能自发地实现社会公平和保护弱者。因此,政府制定的劳动政策和法规不仅要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生产的发展,还要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对因年老退休,处于弱者地位的职工,政府必须通过养老保险的社会政策予以保护和帮助。这是社会发展、社会安定所必需的政府行为,是政府必须负起的责任,也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自五十年代初期建立以来,经过几次修改和完善,对保障职工生活,促进生产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根据企业性质、工龄长短和退休时标准工资确定养老金的现行办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分配自主权的落实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职工身份和标准工资都将淡化以至取消,致使现行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与劳动、工资制度改革互不配套,已越来越不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第一,影响了职工在不同所有制单位间的合理流动。目前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仅仅局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只是参照执行。养老金计发办法如果仍按所有制和职工身份来确定,职工的所有制身份将难以破除,劳动力部门所有,单位所有以及一等公民二等公民的不合理现象就会长期存在。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理流动、双向选择职业的客观要求。第二,已不适应工资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和经营效益挂钩以后,可以根据生产、经营和职工劳动特点等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工资制度和分配形式,如果仍以标准工资为养老金计发基数,必将影响职工退休之后的待遇,企业也不得不保留所谓的档案工资,从而影响了企业分配自主权的落实。第三,现行办法中缺乏正常的待遇调整机制,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一经核定就不再变动,使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不难看出,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瓶颈问题之一,对企业内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牵制很大,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涉及到亿万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这项改革必须从我国生产水平低、人口多且老龄化趋势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的国情出发,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既要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又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劳动部在总结各地经验和参考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对这项改革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基本养老金同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适当挂钩,形成一个自然增长机制的办法。这样,就可以把养老保险制度的三个原则,即效率与公平权利与义务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科学合理地确定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标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从国际的经验教训看,养老保险待遇都具有很强的刚性,标准上去了就下不来。按照国际劳工组织102103号公约的规定,缴费满30年的,退休养老金一般不低于在职时平均工资收入的40%~45%。现在国际上超过70%的国家不多,如意大利为69%、瑞典68%、法国66%、日本54%、德国49%、美国44%、瑞士37%、加拿大34%、英国31%。我们经过对世界各国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并对我国城镇人口的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养老保险费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测算,确定了基本养老金的第一部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职工平均工资的25%,第二部分为每缴费一年按个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1%计算,两部分相加大体在工资收入的60%左右。为了保证所有实行新计发办法的退休人员不降低待遇,并且使一部分人员的待遇能够适当有所提高,在计发标准之外可以经过测算发给过渡性补贴。这样做,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实现新老办法的衔接。第三,对获得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职工,可以由奖励单位实行一次性重奖和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在退休时不再提高计发标准。这样,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就能科学合理和实现规范化。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负担和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它是培育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职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有五个方面的好处:一是以职工本人工资收入为基数,可以适应不同所有制、不同企业的需要,适应多种经济形式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养老保险的一体化。二是基本养老金的第一部分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月职工平均工资为计发基数可以与现行养老金最低保障数相衔接,有利于维持退休人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三是基本养老金的第二部分与职工本人的缴费工资挂钩,可以使职工在职期间的劳动贡献,特别是最佳年龄、最佳贡献、最佳待遇得到充分的体现,避免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因企业恰在职工退休前一段时期经济效益不佳而跌入低谷的现象。四是实行基本养老金与缴费工资多少和缴费年限挂钩,有利于职工关心社会保险事业,有利于从内在机制上促进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和社会保险管理的民主监督。实行个人缴费后,职工虽然缴钱不多,但与个人的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缴费基数的大小和缴费年限的长短直接决定退休时计发养老基数的大小及标准的高低,这样,自然就会促使每个职工关心未来的养老保险待遇,增强社会保险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保险的管理与监督。五是基本养老金每年调整一次,要以体现当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和减轻物价上涨对退休人员生活的影响。

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是一件大好事,能够使职工退休后得到更合理的待遇;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思想上、观念上和具体工作上都会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改革成功与否,除了我们本身要解放思想、积极开拓、努力工作以外,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领导支持,二是广大群众理解。这都需要我们做好宣传工作和群众思想工作。这次西安市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实施大会,省政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都来参加了大会,正是领导重视、支持社会保险工作的一个有力证明。在基本养老金计发改革方面,按照劳动部的改革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克服困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测算和论证,所确定的改革方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保障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我预祝这项重大改革成功,并能为全省和全国,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新鲜经验。我也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项改革一定会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支持。

目前,全国已有600多个市县实行了新的计发办法,其中福建、广东、海南、辽宁、浙江五省人民政府和山东、山西、湖北、四川省劳动厅按照我部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方案并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实行新的计发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已批准于今年下半年实行新的计发办法。还有几个省正在按照国家改革养老保险的总体思路,进行调查研究、摸底测算,准备在全省统一实施这项改革。从各地的试点情况看,运行情况很好,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支持与拥护。去年10月中旬我们在认真研究总结各试点地区的办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试点工作的通知,今年又发出了一个补充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这项改革。希望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同志根据我部试点工作的通知情况,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加快改革步伐,争取今明两年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在这里,我还要向今天参加大会的企业领导说几句话。一是希望你们理解支持这项改革。这项改革表面上看是比原办法要复杂一些,但它革除了用标准工资计发养老金的种种弊端,并建立了一个内在的激励机制,必将调动起职工在职期间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欢迎你们多提意见。社会保险改革不是哪个人的事,也不是单凭劳动部门的努力就能干得了的。改革是千百万人的事,是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企业家们身处生产经营的第一线,你们最有实践经验,最了解职工的劳动和生活。因此,你们在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原则和方案上,也应该最有发言权。劳动部门的同志要注意虚心听取企业的意见,不断改进、完善新办法。

党的十四大指明了我国社会保险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劳动部门作为国务院授权综合管理社会保险的职能部门,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真抓实干,努力为企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