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家华:在全国三项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对三项制度改革所作的指示
摘要:这一年多来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三项制度改革又出现了新的进展。据说全国已经有40%的企业进入到三项制度改革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四个部委和全国总工会再次联合召开会议,进行总结交流,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相互交流经验,提出了今后在新形势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设想,我相信,只要各方面一年一年地不断努力,不断地总结三项制度改革的新经验、好经验,不断地推广开来,那么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深入。
5月8日,邹家华副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全国三项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部分代表。会议开始时,邹副总理说:朱部长和我说,应该到大会与代表同志见见面。我很愿意听听大家对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方面的意见。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是,因为在5点钟还有个外事活动,所以临时只好请部分代表来这里,很抱歉!在听取了朱家甄副部长代表四部委和全国总工会的汇报和四位企业代表(本纲、湘乡水泥厂、深圳石化、陕西一毛)的发言后,邹家华副总理作了指示,主要精神如下:
四个部委和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全国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经济交流会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刚才家甄同志的讲话、四部委和全国总工会领导同志的讲话,还有四个企业代表的发言,我认为都很好,我都同意。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 这次会议很必要,开得是很好的。一年多之前,四个部委和全国总工会曾联合开过同样内容的会议,那次会议对推动全国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对于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一年多来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三项制度改革又出现了新的进展。据说全国已经有40%的企业进入到三项制度改革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四个部委和全国总工会再次联合召开会议,进行总结交流,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相互交流经验,提出了今后在新形势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设想,我相信,只要各方面一年一年地不断努力,不断地总结三项制度改革的新经验、好经验,不断地推广开来,那么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深入。
二、 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和经济建设,使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自从去年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四大召开,直到今年的八届人大之后,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去年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之快,全国各条战线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去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达12.8%。这种发展速度是非常可贵的。我们要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的发展,把国民经济尽快搞上去。在这里,我要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同志,在大好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提出的加快的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快与慢是建立在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之上的,全国各省的速度并不完全一样,假如我们超越了必需的基础和条件的可能,超越了国力的可能,就会欲速则不达,使经济的发展受挫折。小平同志去年在上海谈话时讲到这个精神,就是要我们经常回顾经济发展的情况,使经济不要受损失,特别是不要受大的损失。这就是说,一方面要抓住当前的机遇,加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使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如果超过了可能,勉强地追求速度,社会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刚才讲到的社会保险基金被挪用(注:指令狐安同志汇报,有的地区违反国务院[1991]33号文件,擅自改变社会保险体制,把社会保险费用挪作他用的问题),将来退休人员没有养老基金,就会出现问题,这能不能做条规定,就是社会保险费用不能随便挪用(李世忠说,本来33号文件很明确,保险基金不许挪用,但现在“五龙治水”,以各种名义挪作他用),你们劳动部门要查一下,那些地方随便挪用了,要报一些材料,我们要正式通报。劳动部门要从上到下把这个问题抓一下。对经济的发展速度,概括起来就是那么两句话:一句是量力而行,一句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力”就是指的基础和条件,尽力而为的“力”,讲的是主观能动性,就是说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国民经济保持正常的发展速度,避免大起大落。
三、 三项制度改革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重要内容。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只有一万多个,但他们创造了全国近50%的产值和近80%的利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按照《条例》的要求尽快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是一个很重要性问题。正因如此,我们反复强调各级党政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贯彻落实《条例》上面,要千方百计地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而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年多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凡是三项制度改革搞得好的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经济效益就会得到提高,否则企业的效益就受到了影响。所以我们说,三项改革尽管不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全部内容,但它是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一定要紧抓不放。
四、 紧紧依靠工人阶段,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现在搞市场经济,有的人有些误解,好像搞市场经济什么都不要了,靠市场就行了,这是不全面的。市场经济是按照市场规律,按照价值规律来协调、指导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中应该有市场的机制、计划的机制,也应该有政府干预的机制。这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过去是光有计划和政府机制,缺乏市场的机制,现在加强市场机制的部分,不等于说计划机制不要了,政府干预的机制不要了。而是干预的方式方法要改变,该集中权力的还要集中,该放的一定要放,这不是对立的。西方国家搞市场经济,但政府干预的程度也要很大。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里面我认为有两条要注意,一条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一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结果是建设社会主义。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这个认识下面,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段,依靠职工群众。在企业内部,不管领导干部还是技术人员,都是工人阶段的一部分,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关系,只是分工的不同,身份界限一定要打破。刚才有些同志介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是非常好的,要继续扩大这方面的经验。同时,还要注意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问题。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企业搞活与严格管理对立起来,要放权是对的,该由企业管的事要交给企业办,但决不是什么权都放,该集中的还要集中。希望大家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五、 关于扭亏增盈的问题。现在全国企业亏损面占一半以上,企业亏损面大、亏损额大,长期下去要把经济拖垮。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亏损了就采取裁人的办法。我们不能多裁人,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了,可以领取社会保险金,但也不能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对有些长期亏损企业,扭亏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大家要把这个精神带回去,给省市领导汇报。
六、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出现了劳动生产率提高比较慢,而工资发放的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问题。一方面经济发展得很快,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慢。去年经济发展速度是12.8%,财政只提高7%,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坐吃山空,是很危险的,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
七、 关于搞好综合配套改革的问题。三项制度改革不但要内容配套,还要注意与其它有关的内容,特别是与财政、价格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共同推进。这方面,大家讲了很多好的意见,我完全赞成。只有这样,三项制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三项制度改革总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通过大家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