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中改院资料

关于确定洋浦经济开发区为出口加工区的几点建议

1988-05-26 17:33 中改院

摘要:自由经济区在世界上已存在400多年,至今方兴未艾。人们一般把自由经济区分为四类,即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商业贸易型的自由经济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工业型的自由经济区。出口加工区是在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经济上的独立,急需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本国的工业。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工业需要向工资、地价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出口加工区于战后50—60年代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

一、建议尽快地把洋浦开发区确定为出口加工区

自由经济区在世界上已存在400多年,至今方兴未艾。人们一般把自由经济区分为四类,即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商业贸易型的自由经济区,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工业型的自由经济区。出口加工区是在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经济上的独立,急需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本国的工业。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工业需要向工资、地价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于是出口加工区于战后50—60年代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蓬勃发展。与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相比较,出口加工区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出口加工区在提供一般关税优惠政策的同时,允许生产用机器、设备、原料和中间产品的自由进出,提供生产所需要的一切社会生产设施和比其它地区更为优越的投资环境。因此,出口加工区更便于吸引外资,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工业和对外贸易。

第二,出口加工区的商品是在区内经过生产领域加工的产品,是增值了的商品。出口加工区的经济活动,以利用外资的直接投资为主,要求外商带来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独立或合作经营并承担风险。因此,相对于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在政策的界定和运用上,更优惠、更全面、更灵活。

第三,世界经济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各种自由经济区产生冲击,一般而言,经济构成越高,功能越复杂的地区,其抗冲击的能力会越强。出口加工区要求按总体规划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使之具有较好的基础设施,为外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它与国内经济联系密切,可以借助国内经济力量共同抗击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它有一个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使出口加工区较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具有更强的抵抗冲击的能力。

第四,出口加工区上述特点,使它在吸引外资,促进国际资金的流入,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直接和间接地扩大就业机会,以及通过内联和技术转移、人才扩散,与区外经济的后向联系,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均比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具有更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以及高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各国的自由经济区都在进行自身的调整,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十分重视发挥本国自由经济区的特殊作用。当前世界自由经济区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区内的经济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升级换代;通过调整政策改变经营方式,吸引外资,建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区或科学工业园区。二是区内功能结构向综合化发展。出口加工区从单一的加工与制造转向兼营贸易和服务业;自由贸易区发生结构性变化,功能趋向多样化,同新技术的结合更密切。三是实行更加优惠和灵活的政策以保持其生命活力。如实行灵活的内外销政策,对高新技术实行更优惠的政策,重视劳动力的培训,为外商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实行更廉价的土地政策和更自由的金融政策等。

世界各国的出口加工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一个成功的出口加工区除了应具有其它自由经济区相同的条件外(如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国内政局稳定,中央政府给予的政策不随意改变,保持其连续性,区内法规齐全,给投资者以安全感;有统一高效的管理,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等。)一般还具有以下条件:其一,相对合理的选址。力求选择自然条件好的区域,有天然的良港,交通方便,靠近中心城市,有足够的水源、电源等,这样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加快开发速度。同时,又要从本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从长远和全局着想,有利于带动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二,科学的发展规划,要正确地确定办区目的、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合理地规定区内产业结构及总体布局,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等;其三,完善的基础设施。按照规划要求,保证资金投入,完成生产性设施和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其四,全面优惠的政策。要从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出口加工业,有利于吸引外商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带动本地区工业的发展,在一些政策难点上,如区内产品的内销政策、区内企业产品的国产化、引进内资企业入区等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

[page]

洋浦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国务院关于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洋浦地区的批复(国函[1992]22号)中,明确规定:“洋浦经济开发区应建设成为以技术先进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相应发展的外向型工业区。”确认洋浦为出口加工区,符合国务院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基本要求。与世界各国出口加工区相比较,洋浦出口加工区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自身明显的特点。

1、洋浦出口加工区充分地运用减免关税等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吸引先进技术,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出口加工业,以便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海南经济的发展。因此,它能充分地体现世界出口加工区的主要特征,

2、洋浦出口加工区有一个十分优良的对外开放的港口,占地30平方公里,比台湾的高雄出口加工区(占地69公顷),楠梓出口加工区(占地90公顷),台中出口加区(占地23公顷)大30倍以上,区内不仅可从事工业和发展第三产业,还可从事码头经营、内外贸易,既有工业开发区的功能,又有保税区的功能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因此,它是一个多功能的出口加工区。

3、洋浦出口加工区通过扩大内联和技术、人才的扩散,对海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将起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根据海南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工业发展的需要,可以采取更优惠的政策和特殊措施,吸引国内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在洋浦出口加工区上一些大项目。同时,应当允许部分产品有限度地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洋浦出口加工区应成为为全国特别是海南发展先进工业的龙头。

4、洋浦出口加工区应肩负起实现海南特区功能目标的责任,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对外经济活动,以洋浦特有的优势,密切与香港、台湾的合作,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发展,为推动两岸关系和琼台经济合作,作出特殊的贡献。因此,洋浦出口加工区好好发展起来,能充分发挥海南联系国际市场,联结香港、台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建议洋浦出口加工区实行的基本政策

确认洋浦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出口加工区,首要的是进一步明确洋浦出口加工区的基本政策。

1、洋浦出口加工区全面享受保税区政策

洋浦出口加工区执行《国务院关于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洋浦地区的批复》(国函[1992]22号)中规定的:“在实施有效的隔离监管措施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进出口管理,以及进出口关税和代征产品税或增值税的征免管理,除区内进口供应市场的消费类物资外,实行保税区的政策”。同时,执行海关总署1992年7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口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货物、运输工具、个人携带物品和邮递物品的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1)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议所需进口的机器、设备和基建物资,免关税和增值税。

(2)区内企业进口自用的建筑和装修材料、生产和管理设备、生产及营业用的燃料,数量合理的生产用车辆、交通工具、办公用品,以及上述机器设备、车辆所需维修零配件,免关税和增值税。

(3)区内行政、事业单位进口自用的数量合理的交通工具、办公用品和管理设备,免关税和增值税。

(4)开发区经营交通、通讯、房地产、商业、饮食业等服务行业所需进口的物资,免关税和增值税。

(5)经批准设立的国营外币免税商场在规定的限额和品种内进口的商品免关税和增值税。

(6)区内企业进口专为生产出口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原器件、包装物料,以及转口货物,予以保税。

(7)进口供区内市场的消费物资,按规定税率减半征税,进口烟、酒应照章征税。

(8)开发区生产的产品出口,免征出口关税。

[page]

2、参照国际出口加工区的通用做法,洋浦出口加工区对区内的工业产品实行具有弹性的内外销政策

(1)对高新技术产品,放宽内销比例。

(2)对国内需要的工业产品或进口替代产品,适当放宽内销比例。

(3)对启动洋浦项目进入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品,适当放宽内销比例。

3、洋浦出口加工区实行封闭式隔离管理,海关管理采取“进口境内关外,出口境内关内”的管理方式

(1)非开发区货物进入洋浦出口加工区不视为出口。

(2)非开发区原材料进入洋浦出口加工区增值20%的产品视为洋浦产品。

4、实行更为优惠的金融政策

(1)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在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2)区内企业经批准可以在境内外发行债券、股票。

(3)可以用不动产向国外金融机构抵押贷款。

(4)外商投资企业资金进出自由,用汇自由,调剂外汇自由,企业税后利润汇出自由。中资企业外汇收入流程允许保留现汇周转使用,区内企业或个人可去银行、其它金融机构自由调剂外汇。

(5)区内企业不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税核销手续。

5、区内企业可从事国际贸易、中转贸易、过境贸易以及代理进出口业务

(1)区内出口商品均免领出口许可证,进口供区内使用的物资免领进口许可证。

(2)国内供区内使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进入区内免领出口许可证。

(3)区内企业从事过境贸易和转口贸易的货物,由海关查验和监管,免领进出口许可证。

6、制定对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实行更为优惠的产业政策,以吸引技术先进的工业项目进入洋浦

(1)建议参照苏州工业园区的做法,对洋浦出口加工区工业发展规划中的项目,给予一揽子批准。

(2)对投资区内的高科技项目在利用国外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内销时,于2—3年的限定时期内,给予减征关税待遇,以利于技术先进项目进入洋浦。

(3)大力支持洋浦与香港、台湾建立更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把香港、台湾技术先进的工业项目引进洋浦。

7、境外人员进入区内,凭合法证件、免予签证,来去自由,国内人员进入区内,应办理入区手续。

三、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建立洋浦出口加工区的准备工作

鉴于洋浦开发区目前存在的发展困难,以及东南亚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给洋浦开发区发展所造成的外部环境约束,我们认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洋浦出口加工区建立。

1、建议国家正式对外宣布洋浦为出口加工区。过去,虽然国家给予洋浦开发区享受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本身没有明确、细化,加之有关部门在执行中对保税区政策的理解存在分歧和偏差,导致洋浦开发区的目标和政策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这对吸引内外投资者是很不利的。因此,国家正式对外宣布洋浦为出口加工区,将为洋浦树立鲜明的对外形象,大大增强对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洋浦对外招商引资的政策约束因素。

2、建议按照出口加工区模式,修订洋浦出口加工区发展规划。在产业选择和发展方面,洋浦出口加工区应以加工业为主,相应地发展商业贸易、现代服务业和运输业,重点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加工业。但是,鉴于洋浦目前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且发展条件有限,因此,建议从尽快启动洋浦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由发展一般性加工业起步,培植产业发展氛围,逐步发展到一般加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存,商业贸易、现代服务业和运输业同步发展,最终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加工业为主体,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3、建议国家推动和协助洋浦土地开发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洋浦的基础设施大框架已初步形成,但原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尚有一半没有完成,特别是供水、供电设施急需完善。因此,有关方面应采取措施,推动和协助洋浦土地开发商以联合其它有实力的投资者共同开发,优惠出让土地开发权,组建新的股份制开发公司,或根据投资者需要,合作在洋浦开发范围内建立开发小区等多种形式,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洋浦出口加工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采取灵活措施,尽快启动对洋浦出口加工区建设有带动或支撑作用的工业项目。由于洋浦目前大规模引进外资发展加工业和其它产业的时机尚未成熟,困难较多。建议在洋浦出口加工区建设初期,国家可参照对外资的优惠办法,按照出口加工区的运作要求,鼓励国内投资者在洋浦投资,以打开洋浦出口加工区的开发建设局面。特别重视利用国内投资或中外合资,尽快启动几个对洋浦出口加工区建设有带动或支撑作用的工业项目。然后,逐步走向以外资为主的发展道路。

5、建议严格按照国家对外宣布的洋浦出口加工区政策,依据洋浦出口加工区发展规划,改革洋浦现有海关管理政策和方式,尽快对洋浦出口加工区进行封关运作,为洋浦吸引外来投资和加强管理,创造条件。

6、参照国外出口加工区的成功管理经验,改革和完善洋浦出口加工区的管理机构,创造符合洋浦实际情况、有利于出口加工区快速发展的管理模式。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明确洋浦出口加工区的管理权限、职责及相应的机构设置;明确划分洋浦管理机构与土地开发商在开发规划、管理及招商引资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按照有利于洋浦出口加工区统一管理的原则,明确界定洋浦出口加工区管理机构与海南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儋州市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与职责。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将这些方面的规定法制化,以增强约束力。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