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信息库欢迎您!
首页 文章 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高尚全:希望在改革的理论上有新的重要突破——对十三大报告中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一点意见

1987-08-21 10:21 国家体改委快报

摘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调节,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调节,这不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而是手段和方法上的趋同。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林重庚先生说,“南朝鲜是计划工作搞得最好的国家。”对这个评价还可以研究论证。但它利用了计划调节,并不能改变其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同样,我们利用市场调节,并不会影响和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在十三大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对计划与市场作了重要论述,也有新意,但似乎还可以更大胆一些,使改革理论上有新的重要突破。下面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注意计划与市场问题是世界的共同趋向,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一种手段和方法,并不是社会制度的属性

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调节,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调节,这不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而是手段和方法上的趋同。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林重庚先生说,“南朝鲜是计划工作搞得最好的国家。”对这个评价还可以研究论证。但它利用了计划调节,并不能改变其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同样,我们利用市场调节,并不会影响和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为什么利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一种共同的趋向呢?

(1)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利用计划手段和方法。列宁曾经说过:“大机器工业和以前各个阶段不同,它坚决要求有计划地调整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全集》第3卷,第497页)社会化大生产,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紧密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为了使生产有序地、有效地进行,要求在时间上、空间上相互密切配合。因此,计划调节就成为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转的必要的基本条件。

(2)商品经济离不开市场这个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市场是和社会分工相联系的。“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列宁:《论所谓市场问题》)所以,无论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都必须利用市场调节这个手段和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消灭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因此有可能在利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手段和方法上搞得更好,使之更好地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有可能更高的计划性,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要通过改革,经过千百万人的努力才能达到。

2.用国家经济合同逐步替代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指令性计划是产品经济的产物,是苏联传统的集中型体制的基本特点。斯大林说:“我们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而是指令的计划,这种计划各领导机关必须执行。”(《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280页)苏联实行这种体制的主要原因是:①从理论上说,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不存在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强调了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因此把计划的集中性和指令性,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计划调节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②从实践来看,实行指令性计划体制是由苏联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面临的政治任务决定的。指令性计划是为对付帝国主义包围,建立强大的防御能力,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重工业服务的,它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弊病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匈牙利首先宣布取消指令性计划。保加利亚也作出了取消指令性计划的决定。在苏联的六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不实行指令性计划的必要性,他说:“认为在我们这样巨大的经济范围内可以由中央把一切预先规定好,这意味着陷入幻想。”

我们现在提出,用国家经济合同逐步替代指令性计划,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具体化,应作为计划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具体内容是:①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其他各单位之间,按等价交换的原则签订经济合同,等价交换是各利益群体之间唯一能接受的原则;②引进市场机制,通过招标、投标,各自可根据择优原则选择对象;③明确契约双方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责任。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这种以合同形式的计划,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避免了指令性计划的主观主义;二是,这种以合同形式的计划建立在经济利益和经济责任的基础上,而且通过法制手段保证实现,有利于企业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使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三是,使计划与市场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板块式两张皮的现象;四是,有利于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从下达指令性计划,分钱分物转向间接管理,就为机构改革创造了条件。

实行用经济合用替代指令性计划,是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需要有一个过程,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一个大转变。在步骤上,国家要逐步减少直接控制的范围,仍需保持直接控制的极少数重点的特殊的企业和产品,其控制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有所变化,也要贯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原则。

3.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展开,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形式会发生变化

从实物性计划向政策性计划转变,是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南朝鲜在工业化初期,由于市场不发育,因此具体广泛的政府干预和实物性计划指标有其可能性和广泛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发育,经济关系的日趋复杂,政策性计划逐步替代了实物性计划。

(此文原载于1987年8月21日《国家体改委快报》。文中所提意见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其中有些观点被吸收到十三大报告中。)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