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摘要:继沙市试点以后,1982年3月,国务院批准常州市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常州当时是一个以电子、机械为主的综合发展的工业城市。在中等城市中常州市的经济实力雄厚,而且与上海有密切经济联系能够得到上海在技术方面的支援。这是常州被选中的主要原因。
继沙市试点以后,1982年3月,国务院批准常州市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常州当时是一个以电子、机械为主的综合发展的工业城市。在中等城市中常州市的经济实力雄厚,而且与上海有密切经济联系能够得到上海在技术方面的支援。这是常州被选中的主要原因。
1982年3-10月,常州市在国家体改委、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有关厅局的指导帮助下,制定了常州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总体规划和有关单项改革方案。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常州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初步规划》,要求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1982年底到1984年4月,常州对已经批准的改革方案组织实施,但单项改革之间缺乏必要的同步配套。
为加大试点力度。1982年10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召开了有江苏省、湖北省、常州市、沙市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参加的常州、沙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对两市综合改革的设计,明显受到中共十二大精神的影响。会上议定了机构改革、企业改组联合、计划管理、财政税收、银行信贷、商业、外贸、物资、劳动工资、科技、教育等11个单项改革方案。会议还提出常州、沙市是中央有关部委和江苏、湖北两省体制改革共同的“试验田”。
常州、沙市两市针对体制弊端,在生产、流通、分配、金融、科技、计划、物价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试验。在工业企业中普遍推行经济责任制,并在部分小型工业企业试行以税代利,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和内在经济联系,分期分批对企业进行改组和联合根据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对物资供应体制和企业经营制度进行改革,部分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有计划地分批放开小商品价格,实行随行就市或工商协商定价。到1982年末,放开了四五百种,同时还开放了小商品批零市场。常州市人民银行支行还改革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有奖有罚的浮动利率,以此调动企业节约流动资金的积极性。这些改革举措当时让人耳目一新,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积极效果。